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2024波斯灣異象之旅 4 - 4 【舊約篇】從紅海到曠野
期數:2024/08
作者:魏榮祈 牧師 照片:2024異象之旅

摩西的腳蹤

離開沙烏地首都利雅德,我們飛往西北部的塔布克省。接著每4人乘坐一輛四輪傳動的SUV,兩個小時後,來到哈克爾,開始這次異象之旅的重中之重—「摩西的腳蹤」。

「稱謝那分裂紅海的,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祂領以色列從其中經過,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卻把法老和祂的軍兵推翻在紅海裡,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三六:13-15)哈克爾位於紅海北端、西奈半島以東的阿卡巴灣(Aqabah Gulf)的灣頭。在夕陽餘暉下,沙灘寧靜,海面無波。我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紅海,向主舉手讚美,也為對岸正戰爭中的加薩禱告。我們前面的紅海只有16 公里寬,對面就是埃及管轄的西奈半島。來到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現場,遙想公元前1512 年,摩西帶領近200 萬以色列人,在前有紅海後有法老追兵,上帝吩咐摩西以杖將紅海劃成兩半,讓以色列人通過,等追兵趕到時,再令海水閉合,擊潰埃及600 輛戰車,不禁令人心生敬畏與感動。

依照傳統的說法,摩西帶領百姓渡過的紅海,是靠近地中海的「蘆葦海」(Reed Sea,可能被誤植為Red Sea,而被稱為紅海)。但根據最新考古研究,則指向目前位於西奈半島東岸的阿卡巴灣,即今天阿拉伯西北的哈克爾附近,而這裡也就是當年摩西殺死埃及人後避居的米甸曠野。

以西奈半島面積61,000 平方公里,東西最寬210公里,南北長385 公里,則推估摩西從歌珊地走到紅海邊約有300多公里。若以200 多萬百姓,每天30 公里的腳程計,則約需走10 天。還記得摩西對法老說:「我們要往曠野去,走3 天的路程,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要吩咐我們的祭祀祂。」(出八:27)假設以色列人走了3 天後,法老開始追趕,經過3 至4 天到紅海邊,則估計以色列人已走了10 天。所以這裡的確有可能是摩西與百姓們過紅海處。因為若過紅海處是在靠地中海的蘆葦海(Reed Sea),則仍是在埃及勢力所及的西奈半島,那當然就不算是「出埃及」了。

腳踏米甸,望著紅海,我們不禁默想自己的信仰光景。雖然信主多年,但我們的心、我們的意念,是否真正「出」了埃及?

叫旱地變為水泉

「祂使曠野變為水潭,叫旱地變為水泉。」(詩一○七:35)1984 年聖經考古專家RON WYATT發現,真正的西乃山,及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可能路徑,是在今天沙烏地阿拉伯西北,即當年的米甸。我們循著舊約,探詢摩西過紅海後的足跡。

上帝真是慈愛,總會在沙漠曠野中興起水源,讓徒步經過的旅人得以喘息。根據舊約,以色列人過紅海後,雲柱領他們到了瑪拉,然後又到了「以琳」( 出十五:27)。

導遊加百列領我們經過曠野,來到一處小綠洲。考古學家說,這裡就是當年以色列人安營的「以琳」。以琳有數10 棵椰棗樹,還有幾座古老水井,附近的牧羊人常趕羊群來這裡飲水安歇。讓人不禁想:上帝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祂是活水泉源,必然及時供應祂子民的需要!

摩西擊打磐石出水

「耶和華是活神。願我的磐石被人稱頌;願救我的神被人尊崇。」(詩十八:46)一望無際的曠野,不難想像當年以色列人行路的艱難。所以要不發怨言,實在是強人所難。若我們是當中的一份子,信心與耐心是否也經得起考驗?

「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 在出埃及後第 2 個月 15 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間、汛的曠野(Wilderness of Sin)。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出十六:1-2)當時是離逾越節後滿 1 個月,百姓因沒有肉而發怨言。上帝就賜下鵪鶉與屬天的嗎哪供應百姓的需要。

然而,當百姓按著神的吩咐起行至利非訂時,卻因沒有水喝與摩西爭鬧。於是上帝吩咐摩西擊打磐石。頃刻間,磐石就出水了,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親臨現場,才真實體會到要解決幾百萬人的水源問題,一塊小磐石當然不可能。今天埃及的西奈半島連一小塊磐石都沒有。但我們在米甸曠野所見的這塊巨型裂縫石頭,從古至今當地人都很清楚,這是「The stone」(那塊磐石),而非「A stone(一塊磐石)。加上不遠處的西奈山麓的確就有水源。所以若說這塊磐石就是當年摩西擊打的那塊,應屬可能!百姓的不耐等候,大大的得罪神。喔,耐心等候真是神兒女在信仰歷程中,需學習的功課!


這塊磐石實在太壯觀了,初估約有 7 層樓高。幾位有膽識的團員爬到頂端。當我們從上向下遠眺,底下剛好有一支貝都因人的駱駝隊走過。就在這一刻,時空彷彿穿越了3500 年!見證了上帝從亙古至今到永遠,永不改變!

200萬人行走的曠野

「稱謝那引導自己的民行走曠野的,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三六:16)200 萬人走的曠野到底有多大?親眼看到曠野的壯闊,我心中多年的疑惑終於解了。眼前這片曠野確實能容納百萬的耶和華軍隊!

民數記十:2 說:「你要用銀子做兩支號,都要錘出來的,用以招聚會眾,並叫眾營起行。」這要多大的神蹟,才能讓各支派都聽得清楚呢?原來曠野的兩側就是綿延不斷的岩石山丘,當銀號吹響時,回音絕對可以讓百姓清楚知道何時該起行,何時該安營。

焚而不燬的荊棘

摩西 80 歲那年,在曠野牧養他岳父葉忒羅的羊群。那時他已失去想拯救族人的雄心。然而,摩西雖然忘記,上帝卻沒有!40 年,整整 40 年,上帝將摩西的性格, 從血氣方剛磨塑成極其謙和的器皿,然後又透過焚而不燬的荊棘異象呼召他(出三:1-5)。

在希伯來文學中,若連續兩次呼叫某人的名字,代表真實地認識對方。在經文中,上帝真實地認識摩西,當然也真實地認識我們。或許我們正走在生命的十字路口, 自覺生命如同荊棘般一無是處,然而當上帝的榮耀如火焰般降臨,只要願意回應上帝,無用的我們也能被上帝大大使用。

建造會幕的皂莢木

皂莢木,從遠處看,好像一把傘。枝幹高矮胖瘦不一, 這是當時會幕建造的重要材料。被拿來做約櫃、抬約櫃的槓、帳幕的豎版、簾子的五根柱子等(出卅五:24)。


看到皂莢木,彷彿提醒恩典時代的我們:每個肢體都是獨特的,當各盡其職,建造基督的身體。就如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20-21 所勉勵的:「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所羅門的書拉密女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歌一:5)在曠野長途車程中, 偶會發現貝都因人的古老帳篷。頂蓬是全黑的,讓人想起《雅歌》的女主角,牧羊女書拉密。

她雖然長得黑,卻散發自信。基達的帳篷,指的就是這些遊牧民族的帳篷。是的,基督徒當如書拉密一樣地自信,因為在神眼中,我們都是基督榮美的新婦。

一起吃喝立約宴席

一早,團員們在民宿鋪著地毯的客廳席地而坐,享用傳統的阿拉伯早餐:口袋餅、羊肉、雞肉、沙拉、鷹嘴豆泥…。大家心情都很興奮,因為今天將走訪「西乃山」( 出十九:1-2)!

在前往西乃山的一路上,我們的腳下全是礫石地,兩旁則是又高又挺的岩石山,讓人感受到上帝與百姓立約前,祂親臨的威嚴與榮耀(出十九:16、18)。

西乃山的半山腰,四處有散落的白石柱。導遊加百列說這是古人獻祭的證據。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上帝與百姓所立的「十誡之約」。當年摩西下山後,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出廿四:3)摩西隨即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 12 支派立 12 根柱子,獻上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之後眾支派領袖在上帝面前吃了立約的筵席(出廿四:9-11)。

在恩典時代的我們,每次守主餐的時候,其實就是約的更新,也是吃喝立約的筵席。但主餐的意義,不只是記念上帝在過往與我們立了新約,更是以信心眺望未來。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路廿二:18)

除去有形無形的金牛犢

「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詩十八:26)遺憾的是,立約的百姓很快就得了屬靈健忘症,以至於發生「拜金牛犢事件」(出卅二:1-4、6)。

果然,在離西乃山不遠處,就有一處巨大的石堆群。而在這些堆疊的岩石表面上,有好幾處都刻畫了人與牛犢。這次拜金牛犢事件,惹動了上帝的怒氣,甚至上帝一度不與百姓同行。經過摩西苦苦代求,才挽回即將發生的慘劇。


但悖逆者的下場,就是「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 3 千。」(出卅二:28)果然離石堆群不遠處,就有一座巨大的古墳場。因為照著以色列的律法,死人是不潔淨的,需抬到營外,以免玷污了聖所的聖潔。試想,我們生命是否有哪些人事物,取代了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哪些是我們當除去的有形或無形的金牛犢?

目睹當時百姓犯下罪行的烙痕與結局,讓人更深刻體認到罪的可怕,我們實在要更順服聖靈的掌管,因為神說:「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上帝;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