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牧者安心計畫:當允許不再是必要
期數:2025/01
作者:伴。走。心理工作室 /高雄繪心庭諮商所 王均裕 諮商心理師

位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人,懷著害怕被人識破的心情,卻又因打扮顯得格外突兀地走進了心理諮商所。他的話語中滿溢著焦慮與擔憂,但仍努力維持禮貌,他低聲詢問櫃檯人員:「請問,我應該進哪間心理諮商室呢?」這名來訪者,是一位新手牧師。

消耗殆盡的熱情

作為一名牧者,他曾懷抱著滿腔熱情踏入禾場,渴望為主服事、照顧群羊。然而,熱情卻逐漸被無數的挫折和自我懷疑消耗殆盡。他用極大的虔誠和專注來面對事奉,把教會弟兄姊妹的生命與福祉揹負在肩上。然而,事奉的果效卻未能滿足期待,反而迎來了批評與質疑。

這些聲音深深刺痛他的內心,甚至讓基督信仰 — 他生命的核心 — 變得陌生而遙遠。

這位牧師,雖然願意透過心理諮商,來協助自己面對在牧養教會時所遭遇的困境,但是當真的踏進心理諮商室時,他的內心仍是充滿掙扎與恐懼。他害怕別人看到他的軟弱,更害怕承認自己無法承受壓力的現實。從進門到坐下的那一刻,他的每個動作都顯得拘謹而不安,彷彿每一刻都需要確認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

我可以嗎?

「我可以進來嗎?」「我可以坐下嗎?」「我可以拿筆記嗎?」「不好意思,我可以脫外套嗎?」甚至連「可以不脫口罩嗎?」都成為他需要反覆確認的問題。他的每一句詢問,無不透露出深層的恐懼與自我懷疑,彷彿他的一切決定,都需要獲得他人的允許。

作為諮商心理師,看到他如此脆弱的樣子,我的心被深深觸動。牧者的身份本應是為人指引方向、分擔重擔的角色,但此刻的他卻深陷孤單與絕望中。他的焦慮讓我不禁思索,「他到底承受了多少壓力?」或者「他到底遭遇到多少他人的不信任,才會讓他處於如今的光景?」

找回自己的節奏

在初次諮商中,我輕聲告訴他:「在這裡你才是最重要的,是諮商室中的主角,你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說任何你想說的話。我在這裡不是評判你,而是陪伴你。我相信,你不會因此傷害我。」話音剛落,他彷彿鬆了一口氣,隨即淚如雨下。他哽咽地說:「從來沒有人這樣告訴過我。我竟然是主角,而且可以在這裡自由表達!」那一刻,他內心有了新的經驗:他不需要再活在他人的期待,或允許之下。

隨著心理諮商的進行,這位牧者的改變逐漸明朗。進諮商室時他不再戴口罩,也開始接受了自己會偶爾遲到,甚至能輕鬆地與我討論事奉中的挑戰,以及埋怨弟兄姊妹對於自己的不合理期待。直到某一天,他忘記了約好的諮商時間,而當我撥打電話給他時,他驚訝地說:「啊,我竟然忘記了!真的很抱歉,心理師,我需要重新預約時間。」他的忘記雖然帶來我些許困擾,但我的內心卻為他感到欣慰;因為這意味著他已經不再需要心理諮商的協助了!

他的心靈逐漸恢復了節奏,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

屬靈與情感的馬拉松

牧者的事奉,是一場屬靈與情感的馬拉松。心理諮商的價值,則在於提供一個安全、不受評斷的空間,幫助他們卸下過重的擔子,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對於這位牧者來說,心理諮商的過程就是一場屬靈的修復與重建,幫助他從挫敗中走出,重新擁抱他的信仰與使命。

這其實不是真實的案例,但它描繪且綜合了許多牧者在事奉路上的共通點與掙扎。當牧者在事奉上回應「使合身份」,但卻得長期面對著他人對自己不合適的「角色期待」時,這樣的期待,往往讓牧者們感覺自己就是必須承擔一切的那一位,卻忽視了自己內在需要的那位。心理諮商,不僅能幫助牧者面對自己,也成為他們重新找回心靈自由與生命活力的重要管道。這正是心理諮商帶給牧者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