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是無可避免的!過去數十年來,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如此,所生活的社區也是如此。就像我所服務的社區,其變動速度之快,呈現出指數型成長。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都希望事工能切合人們的需要。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能受邀到各種聚會中分享,或得到人們的讚賞,而是為了能贏得更多人,帶領他們接受耶穌。
使徒行傳13:36 是我最喜歡的經文之一 :「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大衛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按著神的旨意,完成了永恆的使命。而這也是我對自己一生的禱告:在我們的世代中,成就神永不改變的旨意。
我們所要傳遞的信息從未改變!神呼召我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猶1:3)。我們的使命並不是要使聖經切合人們的需要,因為它本來就滿足人們的需要。然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傳遞的方式,卻可能讓它「不被需要」!
為什麼會「不被需要」?
「不被需要」不僅會影響教會,當文化變遷的速度超過組織成長的速度時,任何組織都可能變得「不被需要」。文化變遷越快,不被需要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有幸在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生命的最後30年中,成為他的學生。有一次,我問他:「快速成長的組織需要多久時間就改變一次結構?」他建議,只要組織成長 45%,就應該調整結構。
當時,這對馬鞍峰教會來說是一個挑戰。在成立的最初幾年,教會每年以47%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我們每年都需要重新調整教會的組織結構。因為對50人適用的結構,到150人時就不適用了。而對500人適用的,到1,000人時也行不通了。
「切合需要」的要素
對牧者來說,切合需要的領導力,或對教會來說,切合需要的事工,都不會突然出現。這是一種選擇。為了切合需要,你需要持續面對以下三個層面:
組織文化
個人文化
會眾情感
若你想在你這一代完成神的旨意,以上三個層面至關重要。而如果你想讓事工切合人們的需要,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1.養成「實驗室」心態
實驗室是用來實驗的。你的教會也應該不斷嘗試新事物。在嘗試時,不要害怕失敗。如果失敗了,就換另一個方法再試。有時,你可能需要嘗試99次不成功的方法,才能在第100次找到成功的答案。如果你總是重複過去的方法,最後就會變得「不被需要」。對昨天有效的解決方案,未必適用於明天。
2.永不停止學習
成長的組織需要成長的領袖。一旦你停止成長,組織也會跟著停止成長。所有領袖都必須是學習者。《傳道書》10:10寫道:「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努力或渴望,而在於技能。
比如農耕,你可以從早到晚辛勤耕作,但如果你種番茄,卻使用小麥收割機,就無法成功;如果種小麥,卻用玉米收割機,也會很吃力。好的技能能幫助成功。用一把鋒利的斧頭伐木,要比用鈍斧省力得多。請先聰明工作,再努力工作。
磨斧頭永遠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你要始終保持學習,多閱讀、參加研習會、上些課程,如果你停止學習,你就無法切合人們的需要。
3.正視哀傷
教會要成長,必須先改變。而所有改變,都可能失去。所有悲傷,也一定都有痛苦。你必須放下過去,才能迎接未來。
有時,教會改革時會遭遇阻力,這是因為人們正在哀悼。其實他們並不是在生你的氣(儘管看起來可能如此),而是對教會大家庭正在發生的改變感到悲傷。悲傷是好的,這是我們度過人生轉變的重要方式。我們需要經歷悲傷的所有階段,包括憤怒。
對教會改變的悲傷,不會摧毀你的教會,但恐懼、怨恨和驕傲卻會。明智的牧師了解他所帶領的人的情緒。你可以讓會眾悲傷,要尊重過去,卻不要就此停滯不前。
不要將「切合需要」與「風格」混淆,風格會改變,就像所有事物都會改變。在我的服事的歷程中,我見證過許多不同的事工風格,它們來來去去,起起落落。
但你的事工不是建立在風格上,而是建立在神的目的上。它們永不改變!
(本文摘自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 - Timeless Ministry in an Ever-Changing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