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激情的應援 #12強
期數:2024/12
作者:夏昊霝 牧師

上月關鍵字:12 強
搜尋總上升率:
6500%

本數據資料參考自「Google 搜尋趨勢」(http://www.google.com/trends/

能想像4萬人同聲齊唱的磅礴嗎?當4萬人在台北大巨蛋室內棒球場一起唱著所有球迷都耳熟能詳、倒背如流,如相聲慣口般的洗腦應援神曲「Ho Ho Ho」,齊聲喊著「王者台灣」、「台灣尚勇」的加油口號時,那種熱血沸騰,不只在「2024 年世界棒球 12 強賽」的場上激勵了 Team Taiwan,更讓「台式應援」震動了海外,登上 X 平台熱搜,擠進了上個月 Google 搜尋趨勢排行榜。

讓無聊變有趣

你一定看過棒球比賽的電視轉播。球評總語調激昂地配合畫面演出…投手投出…揮棒落空…重播打者揮棒落空畫面…投手投出第二球…打擊出去…滾地球…游擊手接到快傳一壘,封殺出局…慢動作重播游擊手傳球姿勢…重播打者打擊畫面…慢動作重播打者揮棒瞬間…下一位打者就位預備…重播投手前一球畫面…打者預備打擊…投手投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重播」畫面?因為如果你有機會去看傳統的棒球比賽現場,就會知道那能有多麼沉悶!沒錯,沉悶!一場傳統的棒球比賽,既沒有球評的語調激昂,也沒有重播畫面填滿空檔,只有偶一為之傳來的清脆擊球聲(中華職棒採用「木棒」,擊球聲更顯低沉),與手套接球的悶哼。節奏又慢又無聊得讓人發慌。

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棒球比賽,當然不能容忍因球賽無聊而願意入場觀球的人數減少,進而造成門票收入減少的事實。而讓無聊變有趣,吸引觀眾入場看球的方法,就是推動「應援文化」!「應援」一詞來自日文,意指對面臨困難的人給予支持和鼓勵。其實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加油!」

激情的雞血效應

中華職棒最早開始推動應援文化的球團是「樂天桃猿隊」,而當其他球團發現經營啦啦隊竟能大量增加票房收入後,就紛紛起而效尤。那麼經營應援文化,究竟能帶來多大的不同呢?職棒隊伍「富邦悍將」在沒有設立應援啦啦隊前,每場平均入場觀看人數是3000人,但開始經營啦啦隊應援文化後,平均每場入場觀看人數,竟如打了雞血般,可以直接拉到6500人之多。球團收入直接翻倍!

應援文化的經營,推動了台灣棒球文化的暢旺,更捧紅了眾多啦啦隊員,而後啦啦隊員再帶動更多觀眾進場觀賽,鼓舞了球員士氣,帶動了現場收入,也提升了球員收入與福利,形成良性循環。經過多年的良性循環經營,應援文化已經成為台灣職業棒球的主要特色。甚至時常能讓台北大巨蛋,湧入2萬人入場觀賽。而上個月,在世界棒球12強賽事中,由菁英球員所組成的台灣代表隊,伴隨知名啦啦隊隊員,帶動全場應援聲浪毫無冷場的比賽現場,更是直接讓台北大巨蛋坐滿近4萬名觀眾。5場比賽,票房總收入突破 2 億新台幣。

激情,的確可以讓人得激勵,讓原本就有的實力發揮得更好,甚至產生讓實力繼續「更上一層樓」的動力。這股動力,壯大了 Team Taiwan 的聲勢,改善了台灣的棒球文化與球員生活。這種良性循環,對台灣在世界 12 強比賽中得以晉級前 4 強功不可沒。然而激情,終究無法取代實力。若非球員長年辛勤累積,啦啦隊跳得再賣力,觀眾們喊得再齊心,球也不會因此飛出全壘打牆。

無聊也是教會面對的挑戰

2018 年底,福音協進會曾對台灣大學生對教會的觀感,進行了一次小規模調研。結果顯示,讓基督徒大學生最想離開教會的原因,是教會的聚會太過「無聊」;相反的,讓非基督徒大學生最願意進入教會的原因,則是他們對「關係與友誼」的期待。有趣的是,這個結論非常好地解釋了為什麼 2018 年之前的 5 至 10 年,多數教會的青少年事工策略,著重在優化聚會內容與活動上,並試圖藉由更活潑、激情的聚會,吸引更多年輕世代進入教會;但即便聚會內容與活動品質顯著提昇了,福音果效卻依然不見起色。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對於教會內而言,解決「無聊」問題,只是解決「信徒流失」的問題而已;但即便教會成功留下信徒,也不代表外面的非基督徒會因此願意走入教會,因為他們需要的「激情」,不是從「聚會內容與活動的提升」而來,而只能從「關係與友誼」而來。流行音樂的元素、視聽媒體的提升、講道活力的散發、聲光場佈的絢爛,的確可以增加聚會中的「激情」,然而卻沒有一項,實質提升了當代年輕人真正希望在教會找到的「關係與友誼」。結果,啦啦隊員跳得再怎麼賣力,球也不會因此飛出全壘打牆。

近距離接觸的感動

很多人在問,為什麼有了激情的啦啦隊,大家買票進場的意願就提高了?除了現場的熱情令人上癮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過去那些只能在電視或網路上才能看到的「啦啦隊明星」,現在竟然只要一張票,就可以在棒球場上近距離與她們互動。然而,就算「激情元素」在教會真能帶動一些人潮湧入,但流行音樂元素、視聽媒體提升、講道活力散發、聲光場佈絢爛的結果,卻往往反而讓原本親民的弟兄姊妹或傳道人,被推到鎂燈光下,成了與大家更有距離的存在。

換句話說,若教會真的成功讓內容更精緻、活動更有吸引力,那我們反而會把關係拉得更疏離、友誼帶得更封閉。就連激情的棒球場上,有距離感的啦啦隊也將成為票房殺手,更何況本應看重「關係品質」的教會呢?

工具與目的

希伯來書 6 章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基督徒生命真正的「目的」是「進入基督道理完全的地步」,因此作者從來沒有否定「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的重要性,卻告訴我們這些都只是基督道理的「開端」,是幫助我們達成「目的」的「工具」而已。

相較於棒球賽而言,激情的應援是「工具」,真材實料把球打好才是「目的」。好的工具,是幫助我們更好也更有效達成目的的開端。但若我們錯把「工具」當「目的」,那滿場的激情終有一天,也會隨著球賽本身不夠精彩而成為空中樓閣。

相較於「進入基督道理完全的地步」而言,各種聚會模式,甚至各種在教會裡激情的「慣口」,無論是高喊「哈利路亞」或齊聲宣告「神國榮耀降臨」,其實都是好「工具」。但我們不能痴迷於表面「激情」,而忽略了在隱密處,生命真實的轉化。

打雞血的確可以提振士氣,但要讓生命打出全壘打,需要的不是雞血,而是紮實地走向各各他,釘上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