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盡
期數:2024/10
作者:夏昊霝 牧師


 

「我知道自己的日子有限,肺也已經非常虛弱。但我將竭盡所能,用這身殘軀,擠出每一分潛能,好讓世上的殘疾人都能接觸到神恩典的福音。」74歲的瓊妮・厄爾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在2024年全球領袖高峰會中,如此大聲宣告!

17歲就因意外,導致全身癱瘓坐輪椅超過57年的她,不但成立並帶領了全美最大的慈善機構,也早已在全球90個國家,送出超過20萬台輪椅。她說,如果由她親自來替這麼大一個慈善機構選領袖,她一定會從各行各業尋找箇中翹楚,但上帝竟揀選了她這個連吃飯都需要別人幫助的人。或許,在很多人可以輕鬆做到的日常事上,她是弱勢,但她卻也做到了絕大多數人根本做不到的事。到底,誰是弱勢?

上個月Google關鍵字搜尋上升最快的前10名中,有8名都與「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直接相關。過去3個月,運動賽事一直都是網民們最關心的熱議題。無論是擠身進入「Google關鍵字」搜尋趨勢排行榜榜首的溫布頓網球賽、夏季奧運,或上個月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甚至台灣職棒運動裡不斷搶佔社群媒體、娛樂版面的啦啦隊女星們。運動相關話題,在台灣突然成了顯學,甚至連最知名的商業記者網紅,都在報導台灣職棒的啦啦隊經濟學。

但到底什麼是「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尊重弱勢?


全世界只有台灣把Paralympic「音譯」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其他地方則普遍依照這個字的英文字根來源Paraplegic(下半身癱瘓)與Olympic(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將這個字「意譯」為「殘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01年6月19日國際奧委會與帕奧簽訂合
約,明訂未來所有主辦奧運的主辦城市,都有義務在奧運結束後的幾週內,於同一城市舉辦帕奧。因此2024年帕奧的舉辦地點,就在法國巴黎。

許多人認為,無論是把殘障奧運改譯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或要求舉辦奧運的城市也有義務協助舉辦帕奧,都是出於對身心障礙者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然而,尊重與平等,有時也可能只是文字與表面功夫上的道德自我免責大法而已。


換個視角

現在,讓我們一起換一個視角來看這件事吧!

我的身高正好180公分,不算太高,但在台灣卻也不算矮。我在長大拔高的青少年期,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還不習慣自己的新身高,而常有不小心撞到門楣的經驗。還記得學生時代,有次我一上公車,就把自己的頭狠狠撞上了老式車廂上方的安全拉桿槓頭,腦袋當場一暈,全公車的人也都對我報以同情的眼神。如今我老家所有房間的門楣,依然跟我的身高一樣高。多年來為了生存,我也早已養成要過門,就得自動縮脖子低頭的壞儀態。直到有幾年,我住在美國,這種撞頭的壓力才漸漸從我心中釋懷。


想像一下,你住在一個84%人口,身高都在180公分以下的城市,整個城市的門楣高度,都是以這84%的人的需求為主來進行規劃的。偏偏你是那16%,身高高於200公分的人。那麼,若你想在這個城市自由穿梭,又要不養成縮脖子低頭的壞儀態,大概也不太容易吧!


見賢思齊

依照2024年的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大約82億人。而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這其中有13億,也就是16%的人口是身心障礙者,他們正居住在以其他84%人口的方便為藍本,所設計規劃的社會情境中。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那16%,那將有多麼不便?

那麼,下次當你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視障者,在田徑賽道上加速奔馳,並完成跳遠項目;或一個失去上肢的人,用嘴和腳拉弓,射了一個滿靶。你會感受到的,應該就不再是尊重與平等,而是對這些人在極大障礙中,依然攻克困境的尊敬;應該是被他們盡心盡力所活出來的人性光輝,震撼感動。

就像74歲的瓊妮,人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坐在輪椅上,竟然還能在經歷兩次癌症三期的折磨後,依然堅持自己的座右銘是:「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廿:24)那麼,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呢?到底,誰是弱勢?


真正的弱勢

另一位2024年領袖高峰會講員,世界級數據研究專家馬克斯・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則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令人深省的話:「很多人到了生命盡頭,還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價值,或許只發揮了四分之一。如果我們在生命走到終點時,沒能活出最好的自己,這將會是一個惡夢。」他講的,該不會是我們吧!

瓊妮的生命典範與帕奧的經典瞬間,讓我們看見真正的弱勢,不是身心障礙,而是甘願被障礙阻攔的身心。世人定義「身心障礙」時,總會先把84%的人當成了正常,看成了滿分,進而用以檢視所謂的不正常。然而,這從來都不是天國的評量法!如果得滿分,才是進天國的「正常」,那麼世上除了受過試探卻沒犯過罪的耶穌以外,又有誰真能通過聖潔神的滿分標準,得以「脫離罪和死的律」,進而得著永生呢?

感謝主!「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真的是「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們(羅馬書八:2),耶穌所揭示給我們看到的天國法則,從來都不是要我們以得著一百分為標準,而是要我們竭盡所能,「盡」我們的百分百!還記得寡婦那兩個小錢的奉獻嗎?她之所以能勝過富人所奉獻的邊角料大錢,無非就是因為那是她所「盡」的全力。無論是溫布頓、奧運、帕奧,真正令人感動共情的,也往往都是運動員盡心竭力的那瞬間。

影星威爾・史密斯曾經說:「你可能比我更有天賦,你可能比我更聰明,但若有一天我們一起站上跑步機,只可能會發生兩種結果:要不是你比我先感到疲憊,走下跑步機,要不就是我死在跑步機上。」

真正的弱勢,其實不是肢體有殘缺的人,而是甘願被障礙所阻攔,而沒有拿出自己的百分百,盡力而為的人。這些人,也包括了那些跟威爾・史密斯一起上跑步機,卻因為感到疲憊,而選擇先走下跑步機的「我們」!


跑盡

那天,保羅也像瓊妮一樣,意識到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於是就對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看看高掛十架正在滴血的耶穌、看看四處奔走又屢次入獄的保羅、看看瓊妮、看看帕奧選手,再看看自己吧!我們還在跑步機上嗎?

身為基督徒,我們常喜歡自問或問人:「你對自己能得永生,有多少的把握?」但或許我們更該自省與反思的問題是「你真的跑『盡』了神呼召你去跑的那條路了嗎?」

還是,你已經走下跑步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