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球是圓的 U18
期數:2023/10
作者:夏昊霝 牧師

聽過U12、U15、U18、U20、U23嗎?這些代號其實是全球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分級名稱。U代表Youth(青少年),後面的數字,則代表參賽者的年齡上限。而隨著青少年賽事的分級不同,比賽規則也會進行微調,以配合青少年的體能發展,並盡可能讓賽事緊湊,提高可觀賞性。

過去一個月,由於U18 世界盃棒球賽在台灣開打(2023 年8 月31 日至9 月10 日),向來熱愛棒球的台灣人,再次讓關鍵詞「U18」,擠上了台灣Google 關鍵詞搜尋排行榜的前五名。

合理的受限

所有競賽、遊戲,在策劃設計時,都會涉及一個叫「遊戲平衡性」(Game Balance)的專業領域。人人都想在遊戲中獲勝,但如果遊戲太容易,玩家很快就會無聊;反之,如果太難,玩家很快就會放棄。因此在遊戲設計與玩家體驗間找到平衡,讓玩家「關關難過關關過」,是每個好遊戲的必備要素。同樣的道理,也被運用在各種大小不同分級的賽事之中。比如,要年紀都在小學六年級以下的U12 棒球員,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規則打球,這些孩子不但可能因體力負荷過載而受傷,看台的觀眾到最後,大概也只會看到一群孩子,硬把自己疲憊的身軀,拖上壘包的負重感而已。

因此不同的青少年賽事分級,規則也不盡相同。以標準長度一場打九局的棒球賽為例,U18 棒球賽每場就只打七局,U12 則不管局數,僅以 90 分鐘為限。同樣的,在U12 賽事中,每位投手單場投球數,如果在 30 球以內,則隔日不需休息即可再次上場投球,但若單場投球數在 31 球到 45 球間,則需休息一天之後才能再次登板,投球數若更高,則需休息的天數將相應增加。然而在U18 賽事裡,投手隔日不需休息仍可持續投球的球數上限是 49 球。規則不同,自然就影響了球隊贏球的策略。

規則影響戰術

與職棒四處尋找王牌投手助陣相比,U18 賽事球隊更需要一群實力均高的投手群,好隨時替換投手,避免單靠一位王牌投手,但隔日卻可能必須被迫休息,而導致球隊失去強投的窘境。但每個球隊的總人數也是有限的,你不能只招攬一群王牌投手,來佔用其他不同功能的球員席次。因此照著U18 的投手規則,要想在U18 贏球,就不能只找會投球的投手,還要找能同時能擔任跑壘、打擊、甚至壘手的投手。這樣球隊才有更大空間,依照不同需要調度球員。

今年 U18 棒球賽的冠軍隊伍,日本隊教練馬淵史郎受訪時就直接表達,這次贏球的關鍵是球員的「機動性」。他說:「投手盡量要多一點,而且不只要擔任投手,可能還要擔任一壘手這樣的角色,必須是『二刀流』才能應付這樣的比賽,有時候可能還要上去代跑。」他甚至直言,一些很強,但能負責位置沒那麼多元的選手,就不會被優先考慮加入這次的日本隊。而此次成績一樣優異,卻最終飲恨奪「銀」的中華隊教練吳柏宏則直接坦言,今年的「投手調度會有些麻煩」。

土壤與氣候

規則就像土壤與氣候,而每個球隊就像長於其中的大樹。雖說每棵樹都會有自己的發展,長出自己的模樣,但為什麼同樣都是咖啡樹,中南美洲高海拔的咖啡豆,就硬是比其他地方貴上許多?所有咖啡饕客都會告訴你:「因為土壤與氣候,會直接影響咖啡豆的風味。」我們甚至可以說,不是咖啡樹不能長出好咖啡豆,而是它改變不了環境,但環境卻會改變它!

U18 的規則創造了「環境」,各國有多少 18 歲以下的棒球人才,也是一個「環境」。環境從來沒規定你到底要找多少王牌投手加入球隊,也沒規定揮棒要揮多用力才叫打球,但環境不同,就會造就不同球隊、不同戰術、不同打法。

有趣的是,對正在球場上揮棒的球員而言,教練與對手也是持續影響他們的「環境」。教練沒辦法幫球員打球,就算下了「打帶跑」戰術,也不代表對手會如願幫你創造出能讓你「打帶跑」的機會。球員,只能依照環境現況隨機應變,並在所有環境條件都許可時,優先選擇教練所下達的戰術指令。可是「優先選擇」並不代表「只能如此選擇」!正是這種在一定可預測範圍內,又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場景,才帶來了球場上瞬息萬變、難以預測的驚喜。於是,究竟能不能促成一場場令人期待的賽事,就成了規則制訂者需要斟酌的「遊戲平衡」藝術了。

你是土壤還是鐵絲?


如此說來,耶穌可真是大師級的遊戲平衡土壤培育高手!2000 年前祂親自成了教會的基石與土壤,而在教會2000 年發展的歷史裡,各種型態的教會百花齊放。但雖然「萬變」,卻又總在聖靈與聖經的氣候引導下,發展得「不離其宗」。但若我們把範圍縮小到我們所屬的單一堂會,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會是弟兄姊妹生命成長的「土壤」?  還是「盆景」中,那些規範枝芽該如何發展的「鐵絲」?

球是圓的,生命是活的!只要土壤對,長在其上的「球隊」,就會長出各種不同的花繁葉茂,球賽自然就高潮迭起! 今年領袖高峰會的講師「艾琳‧梅爾」,就用「決策金字塔」與「決策樹」兩個概念,與她對Netflix 公司的組織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都能學習像耶穌一樣,成為一個「好土培育師」。

別忘了,我們向來都只是負責栽種與澆灌的「土壤工」,卻從來都不是「叫」生命該如何「生長」的那一位!那麼,一起效法基督做個「好土培育師」,並學習欣賞每個連接於葡萄樹的枝子,各自長出「萬變」,卻又「不離其宗」的燦爛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