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翻轉吧教會:兩個時態
期數:2023/08
作者:夏昊霝 牧師

個在校學生,生活中都有「兩個時態」。一個是「上學」,聚在學校;一個是「放學」,不在學校。學生「上學」時, 通常做什麼? 聽課!「放學」時做什麼?溫習!

誰說「上學」只能聽課,「 放學」只能溫習?

但不知道哪天,突然有教育學者想改變一下與這兩個時態相關的學習節奏。他們說,為什麼「上學」時就一定得「在課堂中聽課」,而「放學」時就只能「反覆學習」?為什麼不能翻轉順序,讓學生「放學回家」後,能聆聽老師的授課內容;而「聚在學校」時,則反覆學習呢?

於是, 一個過去一週要教7 個班級的地理老師, 不再輪番跑7 個教室,面對7 組學生,一周反覆講7 次同樣進度的內容。而是先把本週預定教授的地理課錄影下來, 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後「聽課」!當然,老師還是會去7 個班級,但課堂中老師不再授課,而只透過問題引導學生,把他們在家照進度習得的地理知識,講述出來,以強化學習成果。

如此,老師可以透過與學生的對話,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成效!如果有學生回家根本沒聽課,有經驗的老師一聽回答,就能猜到一二,並給予額外關注。同時,如果學生有聽課,卻沒聽懂,老師也能透過互動,找出沒學會的地方,並精準補強。

如果學校教育的節奏可以翻轉,那教會呢?

基督徒的兩個時態

其實,每個基督徒也有「兩個時態」。第一個時態叫「聚會」, 第二個時態是「散會」。處於「聚會」時態的基督徒,通常會怎麼過教會生活呢?他們在聚會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聆聽信息、學習聖經。那麼處於「散會」時態的基督徒,又怎麼過教會生活呢?我們會希望他們參加小組,與其他弟兄姊妹有更多團契互動,並彼此分享。

為什麼「聚會」就一定要「聽講」,而「散會」才要「彼此勸勉與團契互動」呢?難道教會不能把這兩個時態相應的教會生活翻轉一下嗎?何不讓基督徒在聚會時,更多「彼此勸勉與團契互動」,而在散會後,更多「聆聽信息、學習聖經」?也許你立刻就會問:「教會真有翻轉的必要嗎?」

為何要翻轉:線上線下各有所長

事實上,一場疫情徹底改變了整個人類對社會運作的想像,也改變了基督徒對教會聚會的直觀。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教會聚會中,具有「單向傳遞」特性的活動,都可以透過線上完成。而且只要線上內容製作得當,這些「單向傳遞」的內容,反而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如果線上講道的內容能夠精緻製作,甚至配合多媒體、穿插不同的圖片與動畫,那麼弟兄姊妹不但能更專注聆聽、認真領受,甚至能在沒聽懂時,反覆倒帶,多聽幾遍。

然而,教會生活除了「單向傳遞」的「聆聽與學習」外,也應有弟兄姊妹間「彼此對說」與「彼此勸勉」的互動。只是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需要大量互動的教會生活,雖都勉強可以線上化,但效果就是不如「線下實體見面」來得完善。比如,線上敬拜,無論螢幕中的敬拜團唱得多動人,燈光鏡頭拍攝得多美,我們都無法否認,獨自一人跟著螢幕唱歌的「敬拜體驗」,與眾人齊聚一堂,一起唱著同一首歌的「敬拜體驗」,有所不同。又比如線上團契互動,就算我們能在螢幕上看見每個人的表情,但溝通中所能產生的人際溫度,就是與實體見面的線下聚會有異。

為何要翻轉:能聚在一起是珍貴的

事實上,疫情不只讓我們看見了線上線下,各有各自適配的聚會型,也為我們帶來了整個人類社會運作習慣的改變。許多人寧可在家上班,也不願進入辦公室;寧可線上開會,也不想聚在一起面對面。換句話說,疫情後要大家「聚在一起」的難度,顯然比疫情前要高出許多。

那麼,如果讓弟兄姊妹聚在一起,成了越來越難能可貴,也越來越需要被珍惜的精心時刻,我們為什麼還要把大家好不容易實體聚集的機會,拿來做那些弟兄姊妹透過「線上體驗」,自己在家就能做得很好的事呢?何不讓大家在「散會」中,過更適合「線上化」進行的「教會生活」,並在大家「聚會」時,做那些透過「實體見面」,才能有更完整體驗的「教會生活」呢?

你也可以翻轉教會

禮拜天主日崇拜的時間到了,弟兄姊妹一如往常進入教會,開始了詩歌敬拜,這是線上聚會難以取代的經驗。如果有聖禮的話,就在詩歌敬拜後一起守主餐,甚至為人受洗吧!這些都是線上聚會勉強能做,卻難以被取代的實體教會生活。接著,何不進入生命小組的分組,讓弟兄姊妹充分敞開、彼此勸勉,享受團契間真實無偽的互動?最後,何不花10 分鐘,講個簡短信息,來啟動每個弟兄姊妹,未來一週在每天生活裡,如何繼續聆聽神話語,並學習聖經真理的節奏?

接著禮拜一到禮拜六,讓神透過每天的靈修經文, 繼續在每個弟兄姊妹的生活中, 對他們「講」一篇貼近生活的「道」吧!同時,如果你願意,也可以為弟兄姊妹錄製主日學內容,甚至更深入地講道信息,讓他們在週間可以反覆聆聽學習。

其實,「散會」可以「聽講」,「聚會」可以「彼此勸勉與團契互動」,這是疫情後, 更能回應整體社會發展脈絡的教會聚會新模式。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翻轉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