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會會友一定都被某些因素所驅使,而身為教會的牧者,應該試圖找出這些因素,才能讓他們在你的帶領下,有更好的操練,進而順服神的旨意,活出有目標導向的人生。
字典上對「驅使」(drive)這個動詞的定義,多半為「引導、控制或指引」。在你會眾中,有些人的生活可能被某些問題、壓力或截止日所驅使,而有些則受痛苦的回憶、揮之不去的恐懼,或某種潛意識所驅使。
各式各樣的環境、價值觀與情感,驅使著人們的生活。而你唯有了解甚麼在驅使他們,才能得著他們。
以下是「驅使」人們的5個常見因素:
罪咎感─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逃避、懊悔與羞恥的陰影。受罪咎感影響的人活在記憶裡,他們容許讓過去掌控未來,認為他們所犯下的錯誤比上帝更大,以致常不自覺地以自暴自棄來懲罰自己。當該隱犯罪時,他的罪使得他與上帝的關係決裂。上帝說:「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世記四:12)這句經文生動地刻劃出現今大多數人的光景–流離飄蕩,不知何去何從。
怨恨─傷痛不斷啃蝕他們的心,從未消逝。與其選擇饒恕得釋放,他們情願讓傷痛不斷在腦海中上演。有些人會選擇隱忍、隱藏,有些人則選擇爆發、發洩。這兩種回應既不健康,也毫無幫助。怨恨對你的殺傷力,比你所恨的那人更大。或許那個傷害你的人都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但你卻仍活在他所帶來的痛苦之中,難以自拔。
恐懼─這些恐懼或許來自過去的慘痛經驗、不切實際的期待,或是因在高掌控的家庭中成長,也可能根本就是天生的傾向。不管原因為何,被恐懼驅使的人常會錯失良機,因為他們不敢冒險,寧可維持現狀。
物質主義─為了滿足心中的慾望,只好不斷追求物質,這成為他們生活的目標。這些人誤以為擁有更多,就會更快樂、更受人尊敬、更有安全感。殊不知物質只會帶來短暫的快樂,無法真正滿足人心。因為有一天,一旦到手的東西不再有新鮮感了,就會想再追逐更新、更大、更好的東西。
認同感─來自父母、配偶、孩子、老師、或朋友的期望,掌控了他們的生命。事實上,許多成年人仍不斷在爭取難以取悅的父母的肯定;另外一些則受同儕壓力驅使,瞻前顧後,很在意別人的想法。然而,選擇屈服群眾壓力,最終也一定會迷失在其中。我不知道所有成功的秘訣,但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試圖討好每個人。被旁人左右,無所適從,最後的結局就是錯失上帝對你的生命
許多因素都會驅使人們走向一樣的死胡同:潛能被埋沒、被壓力吞噬,與一個殘缺未竟的人生。
瞭解這些因素後,能幫助你明白人們行動後面的原因,了解其真正需要。許多人的生命正被錯誤的力量驅使,而身為教會領袖的你,也不一定能倖免。因此,我們應該以憐憫的同理心來看待人們的問題,鼓勵會友們追尋上帝要在他們身上所成就的旨意。
一個牧者所能給人的最大祝福,就是領人活出上帝的旨意, 過一個被上帝引導與掌管的生活。沒有任何事比了解上帝對你生命的目的更為重要的了。世上也沒有任何成功、財富或快樂,能取代上帝對你的呼召。
生命沒有目標,就只是一連串沒有意義的動作、沒有方向的行動,及沒有理由的事件。在聖經中,許多人都曾表達出這種沒有盼望的空虛。
以賽亞抱怨說:「我卻說:我勞碌是徒然,我盡力是虛無虛空,…。」(以賽亞書四十九:4)約伯說:「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約伯記七:6)又說「我厭棄性命,不願永活。你任憑我罷,因我的日子都是虛空。」(約伯記七:16)
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死亡,乃是沒有目標的生命!
本文摘自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Leading People to Be Driven By God’s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