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跨越種姓藩籬
「我們不能讓聖餐逾越了種姓制度的界線。」一些剛信主的印度基督徒如此說。山姆是宣教機構的同工,面對一些新興教會的新信徒,他不知該如何回答。「我們該拿這些問題怎麼辦?」他請教了印度超越(Beyond)宣教團隊。
使徒行傳二: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這句經文說明早期教會定期守聖餐,而且強調信徒們天天同心合意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和誠實的心用餐。但這個基督徒守聖餐的傳統儀式,去年夏天在印度卻引起不小的爭議,造成一些新興教會不再進行聖餐儀式。
不說教 單認識神的話
深入調查後發現,問題出在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了不使印度的種姓制度被玷汙,制度中高階層人士與低階層人士除了有不得通婚的限制外,也有不得同桌共食的禁忌。
教導信徒如何在生活中順服主,與單單只傳講耶穌生平與聖經,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耶穌給門徒最後、也是最大的使命是:「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不管是何種形式的種族分立主義,都是對神的不順服;任何形式的偏見,都是對福音的咒詛。種姓制度是一種極端的種族主義。
種姓制度說,有些人從出生那刻起,就比有些人來得更高貴,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議題,印度的教會需要從這個千百年來的轄制中掙脫。教會不能迴避,或單單只傳講沒有爭議性的教導,神的百姓需要嚴正地面對這個印度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唯有主能改變人心
Beyond團隊知道教會需要學習更多聖經,而不是單從他們那裡得到答案。他們提供山姆許多聖經經文,其中講到神國度的子民人人都是平等的,還有到底哪些人有資格領主的聖餐。他們也為印度的教會祈禱,請山姆跟教會領袖分享聖經經文。
山姆和印度的教會領袖一起研讀神的話,分享神如何看待種姓制度與聖餐。山姆並沒有講道或教導。僅僅提供經文、為教會領袖禱告、以問題引導思考,並一起讀經。最後,參與讀經的教會領袖認為:「既然我們是在基督裡,就不在種姓制度的階層裡。我只能成為印度教徒或基督徒,不能兩者都是。既然如此,我要屬於耶穌!」
這群教會領袖做了一件他們過去從沒有做過的事-彼此認錯。他們不顧顏面,在眾人面前公開認錯。他們彼此對說:「我很抱歉,我錯了。」公開道歉是一件大事,尤其在亞洲更是一件超級大事。大多情況下,道歉頂多只是被動的致歉。但在印度這裡發生的,是當事人不單與位份高過自己的道歉,也向位份低的人道歉,並一一請求原諒。
故事不是就此結束。在雙方道歉之後,這些印度教會的領袖還聚集許多教會及原屬不同種姓制度下的信徒們,一起守主的聖餐。一起守主餐,對許多基督徒來說也許很自然,但在印度卻是大事!種姓制度影響了所有印度人如何看待關係與社群,而神藉由祂的話,改變了人的心與意念。
資料來源:Act Beyond, December 2015
中亞 滴水穿石
Nan Kirby和伙伴來到中亞一個偏遠村落。秋日餘暉迅速沒入山脊,兩人在黑暗中踽踽前行。他們沿著山徑,盯著遠方村落的微弱燈火,終於兩人找到朋友Homid那間有兩個小房的家。
「你知道嗎?」Homid說:「我觀察你們與其他跟隨耶穌的人超過7年了。你們與其他人不同,你們是真心相信聖經所說的,你們有盼望,所信的是真的,我決定要認識這位耶穌。」Nan從手機裡播放了一段福音影片,接著Khorvash也打開聖經,再次解釋福音給Homid聽。「是的,我相信。」Homid看完聖經後如此回應。
當Homid祈禱時,他懇求耶穌赦免他的罪,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並成為他個人的救主。Nan感到敬畏,訝異聖靈在中亞這個小村落中所做的改變,使一顆原本頑梗的心回轉,並接受救恩。
你們不一樣
一起晚餐時,Nan問Homid到底從基督徒身上看見什麼,以至於他願意相信耶穌?「很多方面。」Homid說:「我認識的基督徒各有不同,但共同點是充滿盼望與喜樂。我的意思是,基督徒真的相信聖經,不願意使他們的神蒙羞。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會到我們的村莊,但大部分人對我們視而不見,也不想認識我們。但你們會持續回到我們當中。」
Homid繼續說:「你們愛我們, 希望我們能認識這位愛我們的神。你與我們一起工作。當我們生病時,你為我們祈禱,還帶來所需要的醫
藥。你們不斷地告訴我們, 耶穌如此愛我們,甚至願意為我們而死。我終於明白,所有聖經故事、禱告、基督徒來到我家所說的見證,這些都在在說明了基督信仰不是一個西方宗教,或是對神的一種論述而已。我的心被愛融化了,我希望也能擁有你們所擁有的盼望。」
Nan問Homid說:「所以你的意思是,不只是一次性的拜訪,或因為某個特定的人。而是如同滴水穿石般,最後終於穿透了?」「是的,沒錯!」Homid微笑著回應。
資料來源:IMB Connecting, January 2016
巴基斯坦 貧民窟中的基督徒
Yaqub Masihg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數以千計的貧困基督徒中的一位。政府宣布將拆除他們的住屋,因政府認為基督徒移民聚集的貧民窟擴展過快,已對大多數穆斯林的市民造成威脅。
「在這裡,貧窮是一個問題,但貧窮的基督徒又是另一個問題。」一個中年泥水匠說。「政府可想過,一旦我們流落街頭,我們該何去何從?」
去年12月4日,伊市市政發展局向最高法院宣稱,基督徒群體所組成的貧民窟,其擴展速度已威脅其他穆斯林居民的居住權益。在人權團體看來,這樣的說法,不僅偏激,也毫無根據。
事與願違的生活
不是住在貧民窟裡的居民全都是基督徒。伊市市政發展局誣指貧民窟窩藏「伊斯蘭恐怖份子」,企圖正當化不合理的拆除行動。事實上,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大半來自巴國西北的開伯爾—普什圖省(Khyber Pakhtunkwa)。這是巴國最小的省,鄰近阿富汗邊境,人數約有8萬人,大部分是基督徒。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在1960年,父親那一代從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省(Punjab)移居到伊斯蘭馬巴德。但實際上來到這裡後,生活遠比預期的更為艱辛。」一個中年基督徒說。
基督徒的身分,使他們的處境非常艱難。Masih的姪子Aamir表示,多數基督徒沒有選擇,只能做粗工。「和我們相比,穆斯林在這裡的生活好過多了。工作比較輕鬆,薪水也比較高。而我們大多只能做清潔工、水泥工或搬運工。」他說:「現在政府要我們收拾包袱離開,只因為我們的人口數會超越穆斯林。這實在是荒謬至極,我們想要在這裡生活真的愈來愈難了。」
另一位貧民區的基督徒Arif Bhatti表示,伊市市政發展局想夷平他們的住屋,讓他非常憂慮,不知道以後如何養活一家8口?「對巴基斯坦的基督徒而言,這樣的狀況實在毫無公義可言。我們已在此地住了15年,現在卻要以卡車遣送我們回去。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根本無處可去!」
資料來源:Morning Star N ews, D ecember 9, 2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