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2016宣教異象之旅2】童話之路&宗教改革──漢堡隨筆
期數:2016/11
作者:夏忠堅牧師

漢堡海事博物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漢堡遭受聯軍密集的轟炸,尼古拉大教堂被炸毀,只留下幾片殘牆廢墟以為紀念。在殘牆邊倒是新立了一座表面鏽蝕的懷孕婦女雕像,鏽蝕的感覺充分表現戰爭轟擊的殘酷,懷孕卻又透露出生命未來的希望。
 
德國目前正面對著嚴重的難民問題,這座雕像不知道能否為人提供答案?我默默禱祈:「但願人類永遠和平相處,但願平安君王在全地掌權。」
 
漢堡是德國第一大港,港口鄰近的舊倉庫區,已改成文創展區,有各類型的博物館也在其間,其中航海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海事博物館。博物館內有各種各樣的船隻模型,每艘有帆的船隻模型似乎都在對我訴說:「迎風揚帆。」
 
當聖靈的作為顯明、福音的機會來到,教會可以「迎風揚帆」嗎?航海博物館外有一個小廣場,置放一具大型的船用螺旋槳,心中的微小聲音又說著:「教會是否有足夠衝破巨浪、航向深海的動力?」
 
德國工匠文化
 
漢堡碼頭區有一條穿過易北河的隧道,長426.5公尺、深23.5公尺,只有一個車行線道,兩側有人行道。兩端各有兩個行人電梯、兩個汽車電梯。要過河的人車,需要搭電梯到地下的隧道口,過河之後再搭電梯上平面道路。
 
這是1911年完工的過河隧道,如今還可以使用,只是汽車使用者稀少而已。這裡遊客如織,也常有學習機械的學生前來實習研究。
 
1911年的工程師,能夠做出「百年無損」的工程,真是發揮了德國工匠的精神和文化。如果教會
也能建造「百年無損」的生命工程,那該有多好!「以諾與神同行300年,並且生兒養女」,這是聖靈回應我的聲音。
 
聖米迦勒教堂
 
漢堡聖米迦勒教堂是相當著名的新教教堂,米迦勒是爭戰的天使。當1517年馬丁路德展開宗教改革時,漢堡隨即支持。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新教改革的大本營,頗有屬靈爭戰的氣息。教堂外側豎立了路德的大雕像,他就是500年前的「米迦勒」!
 
聖米迦勒教堂的崇拜時間是早上10點,而9點半高聳的鐘樓鐘聲就大響了5分鐘,只是零星進入的都是老態龍鐘的老人家。有人說,就算到了10點,大概也只有這些接近天堂的老人來。
 
傳統高懸的講台所傳講的信息,不知道他們是否能聽聞?如果講台高度降低下來,不知道年輕人會不會比較容易進來?

漢堡華人基督教會
 
2016年宣教異象旅行的31位團員,訪問了漢堡華人基督教會,並在主日崇拜中獻詩。「漢堡華人基督教會是一間宣教差傳的教會,我是香港華人基督教會所差遣的宣教士,我目前的使命就是牧養建立一間宣教差傳的教會。」吳振忠牧師堅定有力地說著。
 
1969年,幾位僑居漢堡的華人基督徒組成一個小查經班;1978年大批越南難民抵達漢堡,多數為華僑,其中也有基督徒來參加查經班。於是查經班轉型為華人基督徒團契,並開始主日崇拜。團契雖然歷經多年起起伏伏,但總算在2008年7月,向州政府正式登記註冊為教會,並確定改名為「德國漢堡華人基督教會」。
 
漢堡華人基督教會每主日大約有120位成人聚會,兒童大約有30位,其中80%是大陸來的學生與移民,20%來自台灣與香港。教會目前有青年、伉儷、長青3個團契。吳振忠牧師說:「歷經查經班、團契,現在正式建立了教會,我們不會停在這裡,會繼續向前走,繼續幫助其他城市的查經班,繼續開拓新教會。」
 
漢堡華人基督教會目前使用的會堂,是以前德國國家教會(信義宗)的「潘霍華紀念教堂」。教會以一次付清長期租金方式購置此教堂,目前教會每年都還在推動建堂基金,鼓勵每家認養「建堂小豬」。
 
教堂右側是7 幅整面的彩色玻璃,主題從「我們如羊走迷」、「祂誠然擔當我們的罪孽」、「祂戰勝死亡權勢」、「父子靈三一上帝」、「但聖靈降臨你們身上」、「宣揚福音」。而正面的鋼軌十字架上刻著「拿撒勒人耶穌,猶太的王」,正面牆上的宣告主題是「祂使我們和睦」(引自以弗所書二:14)。這是潘霍華的信仰,也是我們的信仰。但願每一位在此聚會的信徒,都能得著潘霍華的屬靈遺產。
 
目前在德國的幾個大城市中,已經有17間華人教會建立;在小城市或大學中,有43個查經班或團契。此外,另成立了「德華福音會」的福音推展平台。
 
德華福音會的主要事工是「中文圖書館」;每月發行4頁的「中文圖書館通訊」,並設有72個服務點可以聯絡與借書。德華福音會也聯繫、維持每月一次的全德同工聯禱會,並於2015年開始推動每年一次的「全德華人基督徒禱告日」。
 
我們求主回應德國華人基督徒的禱告,讓德國華人教會與查經班經歷屬靈的大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