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全人「性」教育
期數:2019/05
作者:家庭發展組主任 張怡玫

2018年反同婚公投事件結束後,教會界緊接著要面對和關注的問題,包括:公投結果如何執行?同運團體的下一步行動?是否要繼續下一場的抗爭?這些議題雖然都很重要,只是當我們靜下心後,更需要關注的,難道不是「台灣的家庭教給孩子什麼樣的性教育?」

青少年缺乏整全性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哈威格斯特(Havighurst,1951)在其倡導的「發展任務論」中提到,青少年期的發展任務包括:接受自己的身體、發展適當的自我性別形象,及發展出與同儕適當的兩性關係。說明對青少年而言,戀愛交友是「性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課題。只是,在華人的家庭中,父母對於子女的戀愛、交友,常是既期待又害怕,甚至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
 
在最近一期《親子天下》中,有一篇<美國中學生的必修課>。當中提到,美國國高中、大學,愈來愈常開「戀愛課」,將「設計邀約心儀對象的情境與話術」、「規劃約會計畫」、「描述分手的心情與調適」等內容,放入「性教育」課程中。有些學校還規定必須在9年級或10年級修完,否則就會擋修後面的其他課程,甚至不能畢業!

反觀台灣的學校教育,除了台大的「愛情社會學」外,很少有大學開出類似的課程,更別提國高中的課程是否加入整全的性教育了。台灣家長與學校最近最夯的議題是「108新課綱」,但對於「性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卻隨著反同婚公投而被淡化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聊聊「性教育」!

性教育不只是「性」

「性教育」其實包含「全人」。「性」是人類生活的基礎,包括生/心理、精神、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各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因此,「性」不只是生殖系統,也包含自我的各個面向與人格表現。「性教育」不能只教生理層面,還需要以正確的核心理念引導,同時放入「關係」(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約會、擇偶/分手/拒絕、婚姻教育及整體家庭關係)的脈絡教導。
 
在全人發展的理念下,「性教育」應是幫助一個人學習如何成為男人或女人的教育,它包括:愛的教育:教導健康的親密關係
生命教育:教導與性有關的價值觀
品格教育:教導實踐與性價值觀有關的能力
 
愛、生命、品格

唯有愛,能將性與人心連結,所以「愛的教育」是性教育的核心議題。人,都會孤單、寂寞,都有愛與被愛的需求。單純感官滿足的性,無法滿足人心的需要,必須透過與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才有可能。性,需要以愛和承諾為基礎。
 
要透過學習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忠貞關係,學習表達彼此的關懷、善意、愛,以幫助孩子認識真愛,了解珍視自己,同時也珍愛別人。孩子需要先知道如何珍視自己,才能知道如何愛人,即聖經所說的「愛人如己」。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要提高孩子對人性的高度,也體現生命的價值─愛、尊重、負責任。
 
教導孩子學習愛的核心價值、尊重自己及他人、不發生婚前性行為、對伴侶忠貞。幫助孩子在面對性行為時,能考量價值觀(包括對自己與對方)、關係(關係穩定度、彼此如何看待),及準備度(彼此的身心狀態、承擔社會角色成熟度)的全面性。
 
性教育是「品格教育」。所謂品格,是一種有所為或有所不為的能力。要教導孩子「性,需要學習克制」。青少年早期就發生性行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懷孕、性病感染等,也會出現憂鬱、降低免疫力等症狀。而更嚴重的問題,就不贅述了。透過「品格教育」,能教導孩子學習認識界限、克制自己、感謝別人,這是青少年期間特別重要的學習議題。
 
合神心意的全人性教育
 
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學習從「性別光譜」,來看性與性別多樣性。要教導孩子理解人的性與性別表現雖是多樣化,但無法等量齊觀,也不應該將異質普遍化或過度美化。成人也不必急於在青少年期便將孩子歸類,引導的重點在於互相理解與尊重。
 
哥林多前書13章4-7節所描述的「愛的真諦」,是極大的奧秘與課題,值得我們花一生的年日去學習。家庭,是一個人最初學習愛與性最重要的所在,而缺乏愛的孩子一生都會四處尋求愛。透過家庭與教會,教導孩子愛、尊重、負責任及合神心意的全人性教育,就能培養孩子具備實踐與辨別的能力。這樣我們就不需使用激烈方法,為孩子築一道保護的牆,還得擔心他們翻出牆外,受到負面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