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頭※※
《阿拉伯的耶穌》是為兩種讀者寫的。我為那些不太了解伊斯蘭教的西方基督徒寫,也為我的阿拉伯穆斯林朋友而寫,即那些認為基督教信仰是西方強加給他們的人。
對於後者,我想提醒他們,耶穌生長於中東。祂的信息和文化,對阿拉伯穆斯林而言,可能遠比西方基督徒更能心領神會。而我想把這兩個世界連結起來!
當「伊斯蘭恐懼症」在美國和歐洲擴散之際,基督徒和穆斯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本著耶穌的精神來彼此對話。一起遵從耶穌「愛神」與「愛鄰舍」的最大誡命,並效法祂寬恕的榜樣。
《阿拉伯的耶穌》是一本有關尊重的書。我非常尊重我阿拉伯朋友們的宗教,而去了解和欣賞伊斯蘭教,也更堅定我的基督信仰。這也是一本珍惜中東文化的書,因為那也是耶穌基督的文化。在現代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偶然影響下,祂被注入了西方人的身份,而我想找回歷史中的耶穌。
在重新發現耶穌是一個中東人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對阿拉伯穆斯林的態度,有了改變。而當我能撇開西方的預設前提,與阿拉伯人討論有關耶穌時,那我就更能了解這位召我獻身、遵循祂旨意的耶穌了。
我真誠地邀請您也一起來參與這場盛宴,和許多穆斯林和基督徒們,再次融入耶穌真實的話語中,尋求相互理解與接納。
─《阿拉伯的耶穌》作者 安德魯.湯普森 Andrew Thompson
家 族
我和我的親兄弟對抗我的表親,
我和我的表親一起對抗外族人。
部落和家族的角色,是阿拉伯半島生活的重要元素。馬克‧艾倫 (Mark Allen) 將之定義為阿拉伯精神的主要特徵之一。血緣關係決定了阿拉伯人的地位和身份。當發現在西方文化中,被尊崇為核心價值的個人主義,在東方竟被視為一種缺點時,可能會令許多西方人感到驚訝。
在阿拉伯半島,做重要決定,是家族長老與部落領袖的主要職責。我記得在科威特議會選舉期間,各部落都會推出他們自己的家族成員作候選人,並指示族人們要投票支持他們。可以說科威特的政治制度,就是靠各個部落來維繫的。每個家族成員從小就認為自己是「我們」(屬於一個家族),而不是「我」。這是海灣阿拉伯人的特點之一。阿拉伯文化和語言專家瑪格麗特.尼德爾(Margaret Nydell)就曾明確地指出:
對家族的忠誠和義務,優先於對朋友的忠誠,或工作的要求。親友間應該互相幫助,包括在需要時提供經濟援助。只有最輕率或莽撞的人,才會甘冒遭家人譴責或斷絕關係的危險。在變化莫測的世界裡,家族支持是最不可或缺的;「家族」是一個人最終的避難所。
耶穌的誕生
當我們說耶穌屬於某個家族,即意味著耶穌對這個家族有義務,而且扮演一個明確的角色。在祂所處村落的居民眼中,耶穌實際上是由祂的家族所定義的。他們定義了祂的社會地位、教育、宗教,和職業。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中東人的行為舉止,大部分都與家庭生活有關。耶穌就是祂出生的那個時代和地方的一個典型例子。
從另一個層面,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福音書對耶穌誕生的描述很不尋常。福音書記載了一個奇蹟的誕生;耶穌的誕生,是由神的使者加百列,向年輕的馬利亞宣告的一個應許。路加福音如此記載:
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個童女那裏,是已經許配大衛家的一個人,名叫約瑟。童女的名字叫馬利亞;天使進去,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妳安,主和妳同在了!馬利亞因這話就很驚慌,又反覆思想這樣問安是甚麼意思。
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妳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妳要懷孕生子,可以給祂起名叫耶穌。祂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祂祖大衛的位給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祂的國也沒有窮盡。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妳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妳,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
-路加福音一:26-35
對路加用希臘文「parthenos」( 童貞女) 來描述馬利亞,語言學家們有一場溫和的爭論。有些難以接受「童女生子」概念的人發現,這個單字的另一個意思是「年輕女子」(young woman),因此認為這並不一定指處女。其實,爭論這點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馬利亞問天使,還沒出嫁怎能生育時,她當然很清楚生命是如何被孕育出來的。
這個用來描述耶穌如何被孕育的奧秘之詞,已充分傳達神在促使或想讓孩子出生這事上,所扮演的主導角色。當耶穌在福音書中,首次被描述為「神的兒子」時,這點就已被充分強調了。
先知穆罕默德成長於一個「前伊斯蘭時代」的環境。當時的異教傳說,充斥著各種荒唐淫逸的諸神,且以性交的方式生出其他神明。因此,即使穆罕默德不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甚至將之當作另一個令人失望的異教神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神的兒子」這一稱號,會讓人聯想到是一個男神與女神性交而產生的後代。這對穆罕默德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將神(阿拉)奉為至尊,因此神怎麼可能降尊紆貴,變成與淫亂的異教神明同等級?這樣不就意味著還有其他與神(阿拉)同等的神存在嗎?而這根本就違反了伊斯蘭教的核心信念,即神是獨一的,無可比擬的。
將神與另一個同等級的存在或實體連接起來,是犯了違逆的重罪。事實上,基督徒可以體會穆罕默德對此的反感,因為基督徒堅信,耶穌雖是神的兒子,但並不是透過性交而來,而是三位一體,與神、聖靈具有同等的位格。
人們會很驚訝地發現,雖然伊斯蘭教並不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但卻相信祂是由童貞女所生。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儘管穆斯林相信童貞女生子,但卻不相信耶穌在任何形象或形式上是「神的兒子」。
在可蘭經中,這段有關童貞女生子的記載,非常有趣:
你要在那書上述說馬利亞的故事,就是她離開本族,往東方一處與世隔絕的地方。我們以一個成年男子的模樣,差遣我們的靈到她那裡。她見了他,就說:「願那位仁慈者保護我不受你的傷害!你若敬畏主,就離開我,走你自己的路。」
他回答說:「我是你主的使者,來賜你一個神聖的兒子。」她回答說:「我既從來沒有被男人碰過,也從沒有不貞潔的事,怎麼會生孩子呢?」他回答說,妳的主如此說:「這對我來說易如反掌,他將會是人類的一個記號,也是我們的祝福。我們的旨意必會成就。」
於是她懷孕了,就隱退到一個偏遠的地方。當感到分娩的陣痛時,她躺在一棵棕櫚樹的樹幹旁,哭著說:「啊,我會在此之前死去,並且被遺忘!」馬利亞抱著孩子到她的族人那裡,他們對她說:「馬利亞,這是怪誕不經的事!亞倫的妹子,妳父親不是娼妓
販子,妳母親也不是妓女。」她指著孩子向他們做了個手勢。他們說:「我們怎能和搖籃裡的嬰孩說話呢?」
祂就說:「我是神的僕人。祂將那書賜給我,又立我為先知。我無論往那裡去,祂都賜福與我。祂又勸我禱告要恆切,並要我在有生之年賙濟窮人。祂勸我當孝敬我的母親,並洗淨我的虛榮和邪惡。我出生的那日是有福的,死的那日是有福的,復活的那日也是有福的。」
這就是馬利亞的兒子,耶穌的全部真相,就是他們仍然懷疑的;神是不會允許自己生一個兒子的!當祂命令一件事時,祂只需要說:「有」,就有。
-可蘭經十九:16-23,27-34
在本質上,可蘭經也同意福音書的觀點,即耶穌的出生是一個很超自然的事件,因為神直接干預了馬利亞的生產。從上面的經文中,我們看到村民們出來質問馬利亞,因為她生了一個私生子,這會為他們的村子帶來恥辱。唯一能將她從「榮譽處決」中拯救出來的方法,就是讓耶穌從搖籃裡為自己發聲!
而可蘭經將耶穌稱為「馬利亞的兒子」,是饒富深意的。阿拉伯傳統認為,男孩才能繼承父親。所以照理說,耶穌應該被描述為約瑟的兒子,但卻被視為童貞女所生,可見這是神的作為。同時可蘭經也旋即否認,這個孩子的出生並不是性交的結果。創造的神,只是把一個生命轉化為另一個實質的存在。神只需發出一句話,祂的旨意就會臨到這世上,然後具體地實現出來。這種想法並非是伊斯蘭教所獨有的;《創世記》中關於創造的記載也是如此。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世記一:3
因此,穆斯林和基督徒都相信,耶穌的誕生是神的作為。對可蘭經這段有關童貞女生子的記載,有人從不同面向加以詮釋。有說這是嬰兒耶穌對自己出生、死亡,和復活的祝福;也有說這是對祂將死在十字架上,和隨後復活的伊斯蘭預言。有學者指出,可蘭經中也記載了施洗約翰的話,他同樣也對自己做了類似的祝福。
耶穌的家庭
在馬太和路加兩本福音書中,都列出了耶穌的家譜。兩個列表間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在於馬太福音是循約瑟的血統追溯,以便在父權社會的猶太讀者中,建立耶穌的家譜。而路加福音則是由馬利亞的家族這條線來追溯,以便向外邦讀者突顯對基督的崇敬。這兩個家譜都清楚地表明,耶穌屬於一個特定的支派和家族(大衛家),這讓祂在時間點和地點上固定下來。「大衛家」的意義,在於它是國王的世系。舊約中有許多預言都與大衛的後裔有關,這預表了一個新紀元的到來。
耶穌的獨特出生,並沒有因約瑟而終結。他已和馬利亞訂婚,但還沒過門,她就懷孕了。身為一個中東男人,這給了他的家庭,也給馬利亞,帶來極大的恥辱。他是個正直的人,決定捍衛家族的榮譽:
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她,想要暗暗的把她休了。-馬太福音一:19
但約瑟終究沒有休了馬利亞,聖經如此解釋:一個天使說服他去照顧馬利亞和孩子。
耶穌出生後,馬利亞和約瑟又陸續生了幾個孩子。據福音書記載,耶穌有兄弟姊妹,人們稱祂為「木匠約瑟的兒子」。甚至在孩提時代,耶穌就已經意識到,祂在某種程度上,與家裡的其他兄弟姊妹不同。福音書中唯一記載耶穌童年的故事,是耶穌和父母一起去耶路撒冷朝聖。那時耶穌12 歲,在人群中和父母失散了。馬利亞和約瑟花了三天時間瘋狂尋找,最後才在殿中找到正在聽猶太教師講經的耶穌。在遭到父母斥責後,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49)
關於耶穌及其家人最具爭議的故事之一,是祂的家人覺得祂不理會他們,並將神的使命置於他們之上: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祂母親和祂弟兄站在外邊,要與祂說話。有人告訴祂說:看哪,祢母親和祢弟兄站在外邊,要與祢說話。祂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馬太福音十二:46-50
對於一個中東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它破壞了在社會中,人人公認的第一項忠誠—家族。這些話會深深地傷害祂的直系親屬,並被視為背叛。其實,耶穌是在藉此表明:神的國先於祂和祂的跟隨者。家族義務不能成為不事奉神和祂國度的藉口。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段經文中,我們沒有看到約瑟出現,也沒有提到作父親的他。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此時馬利亞應該已經是寡婦了。從這一刻起,福音書中再也沒有提到耶穌的父親。這或許說明約瑟已過世,而留下長子耶穌,來照顧祂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身為長子,祂的神聖職責是養家糊口,確保姊妹們有美滿歸宿,兄弟們成家立業。最後,祂還要以應有的尊嚴和榮譽埋葬雙親。至此,才算盡了祂長子的本分。
耶穌是在祂生命晚期才開始傳道的(據了解,祂在30 歲時開始傳道)。這顯明祂一直在等待,直到盡了祂身為長子的本分。祂最後的責任是奉養馬利亞,讓她能頤養天年。而最催人淚下的記載是:
當祂被釘在十字架時,祂把這個責任交給了祂的一個親密門徒。耶穌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祂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約翰福音十九:26-27
直到這一刻,在祂履行作為家族成員的所有本分後,耶穌才交出了自己的性命。
本文出處:《阿拉伯的耶穌》:<第一章> 家族、榮譽、待客:概論,2020年12月,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