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回 家
期數:2024/07
作者:社服部主任 張怡玫

美之泉有首詩歌《回家》,歌詞寫道:「親愛耶穌,我感謝祢來到這世界,給我昐望,給我一個永恆的家。親愛天父,輕聲喚我回到祂面前,不再流浪,我看到家的光。」但試問,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真實看見「家的光」?

細細品嘗《烘焙家之味》


有一部俄國、以色列及英國跨國製作的電影《烘焙家之味》,改編自金獎小說家的暢銷作品。內容描述旅居美國的暢銷作家踏上闊別多年的故鄉 —耶路撒冷的歸家之路。主角的原生家庭有夫妻、親子及手足問題,呈現出一般家庭實際的真實樣貌。電影以聖經人物作為主要角色的名字:亞伯拉罕、莎拉、以掃、雅各,並以巧妙手法,崁入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一家的故事,是一部值得與福音朋友共賞的電影。

電影中一名俄國鑄鐘者為了實現夢想,費盡千辛萬苦地將自己鑄的鐘拉到了耶路撒冷。鑄鐘者在聖地敲響自己的鐘後,進而接受割禮,成為猶太人且世代定居在聖城。鏡頭轉而拉到他的孫子以掃,他是電影主角,他是長期旅居美國的作家,正在一場簽名會上。當女讀者詢問主角:「你平時會做麵包嗎?」主角的回應與自述:「大家都稱我為作家,但作家是寫關於『人』的故事,而我就只會寫『麵包』!」這段話隱喻了作家對自己身份的空虛感,覺得始終缺了一角。導演同步以他獨自居住在偌大的房子中,來呈現主角內心的孤單。

回家情怯 各人都有傷心事


某夜,作家接到一名神秘女子來電,熟悉的聲音讓他想起塵封已久的過往,以及失聯許久的老家。他於是打電話給 20 多年未連絡的家人,得到的回應竟是:「這裡不是你的家!」再次勾起當年那夜他站在烘焙坊門外,所看到並促使他離家的景象。但即便那股心痛無法釋懷,思家之情仍讓他決定踏上回家的路。只是,在他心中仍對「回家」有著不確定感,當計程車司機問他:「是第一次到以色列嗎?」他回答:「對!對!」

場景接著回到外祖父。熱愛聖城的鑄鐘老爹說服了主角的父親,全家留在耶路撒冷,藉此開啟主角家庭裡愛恨情仇的糾結情感。如同聖經中亞伯拉罕一家。家庭中的二個兒子也是一對雙胞胎,父親偏愛長子;母親偏愛次子。只是導演置換了聖經的細節,長子為女人賣了長子名份,次子則不只用計巧奪長子名份,更強勢佔有兄弟所共同愛慕的女孩,導致家庭離散。

主角自小接受父親栽培學做麵包,且父親不斷釋放長子將承接家業的訊息。但長子偏愛閱讀,而次子愛做麵包,但次子卻不是父親屬意的繼承者。加上兄弟愛上同一位女孩,手足關係在日積月累中產生裂痕。主角的父母之間,母親極度愛慕且取悅父親,但父親卻不斷以「異教徒」看待妻子,夫妻間的不平衡,也導致親子間產生錯綜複雜的情感。

你說,誰是浪子?


後來隨著長子離家,次子承接了家業,但次子的心卻總感覺受困於老家。次子在懷著喪子之痛的情況下,要照顧失智的父親及失神的妻子,他的心其實早已離家了!當長子回來後,導演以次子的女兒,一位看重父親的活潑女孩串起了一家人的感情,使原先離間的兄弟情誼再見曙光!接近尾聲時,作家長子並沒有回到美國,而是在兄弟打了一架後,轉而讓年輕侄女離家展開新人生,自己則選擇回到老家、捲起袖子做麵包,且努力地得回弟弟的認可。這是否象徵著兄弟的和解呢?

這部電影,使我想起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這段經文查經、講道時總是會以「浪子的比喻」為標題,比喻中的「浪子」究竟是小兒子?大兒子?或是二者都是?如同電影中一直在家看似守護家業的次子,還是離家在外卻始終心繫老家的長子,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浪子呢?

瑪拉基書四:6:「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這節經文常被引用為世代和好,但其實這節經文的主要意思,是要每一個世代都轉向神,以神的心意彼此相待,以免受到神的咒詛。如前所言,這部電影除了可以藉由電影情節,與福音朋友討論家庭關係的看法、感受,同時也可以娓娓道出聖經故事,進而分享信仰。是一部適合家庭社區宣教的電影,鼓勵您邀親友一同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