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台灣教會的故事—花蓮壽豐教會 (3) 小教會大祝福
期數:2021/12
作者:夏忠堅牧師

成為壽豐人來牧養壽豐

2018 年,到壽豐教會接棒的牧師,是陳豐明牧師。當我來壽豐教會拜會陳牧師時,他正坐在教堂門口台階逗弄幾隻小黑狗。「不知道是誰棄養了一窩才出生的小黑狗在禮拜堂前。能分送讓人領養的,我都分送了。無法分送的,就只好自己養了。」陳豐明牧師笑得很燦爛,也說得很真誠。

壽豐教會的新禮拜堂四周是廣場與道路,沒有圍牆與大門。過個馬路就是壽豐國小,學童可以隨時進來。門口廣場對面是鄉公所,是聚落生活中心,居民也可以隨時前來。難怪連棄養小狗的,也選擇送來教會。這樣的教會位置,應該就是居民的「逃城」吧!

「我原本是想以教育牧師身份應聘到壽豐教會,協理池牧師牧養教會。但池牧師告訴我,她的身體狀況欠佳,希望我接續負責牧養。」這對陳牧師而言,當然是非常突然的改變。陳牧師過去在西部牧會17 年,很想到東部農村牧養教會、宣揚福音。沒想到來到壽豐,調適上遠比他想像的,更為艱難。

「剛到壽豐,我常常早上醒來,看著高山與白雲,分不清東西南北,有一種身處真空的感覺。有一天,突然感覺聖靈對我說:道成肉身!我才領悟到我需要先成為壽豐人,才能牧養壽豐教會。」陳牧師說。

繼續在壽豐建造天國

不過,要接續池牧師牧養壽豐教會,的確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教會發展正蒸蒸日上,陳牧師要在瞬間無縫接軌,的確不易。「以我的觀察與了解,池牧師一直以活出基督生命、感召信徒跟隨,來作為牧養教會的法則。因此她牧養教會的個人特質非常強烈,信徒對她也有某種程度的依附,其他牧者很難複製或替代。」

一開始,壽豐教會的人數有稍減,但陳牧師似乎頗能接受這些接棒的挑戰!

「雖然我心裡有預備,必須重新開始,但我認為與救助協會合作建立的1919 陪讀班,是過去教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必須持續加強發展。而由福音協進會所提供的教會發展策略,也必須繼續運用。只不過靈修內容,我會改成自己更熟悉的《新眼光》讀經手冊。」

陳牧師爽朗地說著、笑著。「我很欣賞綠色教會的理念—建造上帝國度、高舉救主基督、推展永恆教育、關懷一切受造、愛鄰舍如同自己。未來我也會延續這個路線,繼續建造。」陳牧師說著綠色教會的5 項元素,跟池牧師一樣琅琅上口。

「壽豐農民很強調用自然農法耕種,而我覺得牧養鄉村教會,也要用自然農法。亦即依照鄉村居民的生活習性與純樸文化,來建立自然的基督信仰生活。」看來,自然農法就是建造綠色教會的最佳途徑。而陳牧師已接穩棒子,將繼續在壽豐建造天國、建造教會!

壽豐村距離花蓮市區車程約40 分鐘,除了特地停下來吃一碗甘蔗冰的慕名旅客外,壽豐只是前往光復、瑞穗、玉里、池上、台東的過路鄉村而已。至於著名的東華大學、理想大地渡假飯店、立川漁場等,雖然地址也在壽豐鄉,但對壽豐街上的人而言,那些景點是獨立於壽豐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雖然如此,壽豐教會卻一直蒙上帝眷佑。上帝選召的僕人,從60 多年前的許多先輩,到池牧師父女、陳豐明牧師,並許許多多的同工們,一棒接一棒;聖靈的作為也一波又一波。這充分顯明,上帝從沒遺忘後山的百姓,也必要藉著教會,代代相傳,讓福音繼續在壽豐扎根,讓救恩更加廣傳。


 他們是我的孩子

吳梅蓮 老師

她,一開始只是陪讀班家長,如今成為了壽豐陪讀班不可或缺的專職老師。

吳梅蓮說:「他們每一個都是我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在這裡長大,如今孩子大了,換她來陪伴這些小小孩了。擅長做料理的她,帶著孩子們做各式點心,「教孩子學會做料理,這樣大人不在家,他們也不會餓肚子了。」

從梅蓮老師談到孩子,眼眶就泛紅的情感來說,她雖來自印尼,但心卻早已屬於壽豐!

  小黑の避風港

李誌棋 老師

抱著一隻隻被丟棄在教會門口的小黑狗,一點不嫌髒的照顧著,豐明牧師和誌棋老師不只愛人也愛狗!因為當兵、戀愛而留在壽豐的誌棋,是陪讀班的「黑臉」,但接孩子下課的是他,負責送孩子回家的也是他。

誌棋老師說:「希望被帶來的每一個生命,都能被好好照顧,因為這裡有上帝的愛,接納我,也接納每一個祂創造的生命。」

*圖文/黃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