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人生四道—道愛 開啟愛的頻道
期數:2021/08
作者:社服部家發組主任 張怡玫 圖:Adobe Stock

談到「愛」,基督徒最常聯想到聖經中的〈愛篇〉哥林多前書十三:4-5: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之前,我們談了「人生四道」中的「道謝」、「道歉」,本期讓我們來談「道愛」。

 年長父母不擅說愛
華人的情感表達大多內斂深沉,尤其是年長的父母,即便內心澎湃,臉上也常不動聲色。他們的愛,比較顯露在日常生活細節中,例如不時地提醒叮嚀,就是他們對兒女的關切,也是「我愛你」的表現。
 
他們不習慣談「情」說「愛」,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兒女,深怕他們哪裡欠缺。年長者表達愛的方式,可用「不著一字,盡得親與情」來形容。看似簡單瑣碎,實則情深意厚、寬廣溫婉。
 
五種愛之語
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美國著名的婚姻治療師蓋瑞‧巧門博士(Dr. Gary Chapman) 表示,家人間大部份的衝突,很多都來自於「愛的需求」未被滿足。慣用自以為是,而非適合對方的方法來表達,彷彿各自說著不同的語言,導致溝通不良。
 
因此蓋瑞.巧門提出「愛之語」的理論,希望能幫助人們能更準確、自在地傳達愛。


 
 
 
若家人是比較需要被肯定的人,就要常予以鼓勵、讚美,多用仁慈、謙遜的話語來傳達愛的訊息。例如:妳今天打扮得很美、你今天打掃得很乾淨…,用言語實際表達出愛與感激。但同時也要盡量避免無建設性的批評,因為需要被肯定的人,通常也比較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有話直說」。

 
 
 
 
看重精心時刻的人,比較在乎別人是否關注他,而對活動內容反而較不看重。因此,在雙方共度的時刻與交集中,要多透過專注聆聽、對話,及精心設計的活動,來創造美好的回憶。如果家人需要的愛之語是此項,則最能讓他感受到被愛的方式,就是相聚。即便只是閒聊,只要有一段不被干擾、打斷的時光,就能讓他感受到愛的能量與美好。
 
而在彼此互動時,要保持眼光接觸,千萬別一邊聽他說話一邊做別的事,這樣反而會遭致反效果。也別急著給建議,更要避免被打擾,例如接電話、滑手機、看手錶等。當你與他對話,卻沒有專心聽他講什麼時,關係反而會因此亮起紅燈!


 
 
 
禮物是溫馨的象徵,與內容是否值錢無關。即便只是海邊撿到的小貝殼、一張DIY 的小卡片,都能表達濃濃的心意。如果家人需要的「愛之語」是此項, 建議先觀察對方有什麼需要, 例如他杯子有裂痕了, 那就買一個新的給他。或一枝玫瑰加上一張卡片,寫上「今天辛苦了」,都能讓對方感到愛。
 
若能加碼,偷偷地記住對方喜歡或想要的東西,再擇日送上,這樣花心思的「精心準備」,能讓人立即感受到滿滿的愛。送禮要送到心坎裡,不要隨便敷衍了事,或行禮如儀,這樣反而會讓對方反感,甚至傷心。


 
 
 
這類人的需求,可能希望你為他做頓飯、買份早餐、幫他遛狗、陪他加班等。這些都是服務的行動,但需要花時間、費心來安排。對需要這類愛之語的人而言,實際的行動勝過千言萬語。他只要看到你付出行動,就會感到開心。
 
如果家人的「愛之語」是此項,那麼建議你在對方尚未察覺到問題前,就先著手解決問題。比如主動減輕對方負擔,不要讓他覺得你心不甘情不願, 所有問題都是他在扛, 要更體貼點、細膩點。
 

 

 

 有些人非常重視身體的接觸, 因此在向他們傳達信息時,肢體語言遠勝於用嘴巴或文字。例如, 打在臉上的巴掌, 對孩子是有害的, 但對一個看重身體接觸、需要被撫觸的孩子而言,則後果可能更具毀滅性。

一個溫柔的擁抱,可以對孩子傳達愛意。但對特別看重身體接觸的孩子來說,則是給了他強烈的愛, 成年人亦是如此。如果家人的愛之語是此項,則頻繁的肢體接觸,會讓對方感到被寵愛; 例如摸摸臉頰、拍拍頭、緊緊擁抱,或走在街上突然牽起對方的手等,都能讓對方感受到身心靈的愉悅。

愛的表達不分年齡、性別,了解自己與對方需要什麼「愛之語」,能幫助我們更精確地傳達愛。林前十六:14:「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讓我們留意且用心地好好「道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