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自2007年開始服事有學齡期孩子的家庭,從以往的服事經驗中,深刻明白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極深刻的影響,因此研發出《LOVE親親寶貝》親職教育課程,希望能幫助為人父母者與從事兒童事工的同工們,得著裝備與成長。本篇就讓我們來聊聊「學齡期兒童的教養」。
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
日本有部電影《我的意外爸爸》,故事藉由兩個父親與孩子不同的相處方式,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親子關係,以及教養出不同個性特質的孩子。
影片一開始,就是孩子們在精英小學進行入學口試。為了提高被錄取率,孩子們依照補習班的指導,開始撒謊:「爸爸夏天會帶我去露營、放風箏…。」這段精密設計的謊言,不只呈現出父親重視親子互動的虛假形象,更點出菁英家庭為了升學競爭,不惜讓孩子惡補、撒謊的可悲。
全片以兩個家庭在經濟能力、教養方式上的差距,及一樁調換嬰兒的事件作伏筆,撞擊出二元對立的辯證,帶領觀眾進一步思考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產生的影響。因為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父母如何教養孩子,才是影響孩子人格特質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幫助學齡前孩子學習「勝任」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廿二:6)
「學齡期兒童」是指年齡在 6-12 歲的孩子。此時正是人生理與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將人格發展分為 8 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 ( 青春期 )、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及成年晚期。每個階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發展任務,而隨著各階段任務的完成,個人獨特的人格特質也逐步建構。
8 階段中的每一階段都很重要,6-12 歲學齡期的孩子,其積極的發展任務是「勝任」。意指孩子在每完成一件事時,若能獲得鼓勵與讚許,就能將能力順利地從「單純遊玩」轉換至「日常生活」,進而養成勤勉的個性。反之,則易形成自卑、軟弱的個性。
父親角色沒有人可以替代
《我的意外爸爸》中的兩個父親,一個是擁有高社經地位的建築師,埋首工作,很少陪伴家人。另一個是住在鄉下的水電工,雖不富有,但生性樂觀,願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努力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兩個父親對孩子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故事結局並未對兩種教養方式提出結論,因為教養方式絕非單一解答。但從水電工父親的一句話:「工作也許可以沒有我,但父親這個角色沒有人可以替代我…。」讓我們看見水電工父親遠比建築師父親更明白教養的核心。
《LOVE 親親寶貝》課程教材裡,曾提出三種教養方式,以下特摘錄給為人父母者參考。如同聖經中所說,聰明工頭立好了根基,有人在根基上建造,使用的材料有金、銀、寶石、草木、禾稭等(林前三:10-15)。但願為人父母者都能成為聰明工頭,為孩子立下美好的生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