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阿拉伯的耶穌 (十五) :房間裡的大象 [上]
期數:2022/07
作者:安德魯.湯普森 Andrew Thompson 譯:陳文安 / 翻譯小組

 

《阿拉伯的耶穌》可能面對兩個主要的批判。第一個批判是對阿拉伯傳統文化的描述有所質疑。事實上,這種質疑可算是「東方主義」最糟糕的一面 (東方主義是西方以他們的自我觀點來評論東方文化)。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賽義德(Edward Said)在他一篇同名文章中,就尖銳地指出這一點。

阿拉伯海灣的傳統文化,是扭曲、浪漫化的理想,而無法與現代文化相容嗎?作為一個對阿拉伯語知之甚少的西方基督教領袖,我對當地文化的接觸和理解,受到了嚴重的限制。然而,由於當地人民廣泛使用英語,許多伊斯蘭文獻都被翻譯成英文(包括可蘭經),加上我在該區斷斷續續生活了20年,因此對海灣文化還算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今天,許多海灣阿拉伯人都是善用科技的專家。作為世界最全球化的經濟體之一,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在職場上使用英語,甚至比阿拉伯語更普遍。現代阿拉伯青年男女對全球的流行圖像、傳播媒體,和大眾文化,都如數家珍,朗朗上口。例如,最近在阿布達比 (Abu Dhabi) 舉行的一場韓國流行音樂( 簡稱「K-Pop」) 演唱會,就吸引了無數阿聯酋的年輕粉絲。

當英語在海灣地區愈來愈普遍後,這引起了當局的憂慮,深怕阿拉伯語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我曾參加一個科威特作家的新書發表會,當時我被他的一句話所打動。他以英文寫了一本有關科威特航海史的書。當我問他為什麼不用阿拉伯文寫時,他非常難過地告訴我,「因為我想讓我的科威特子孫能讀這本書!」今天,典型的年輕海灣阿拉伯人,就像在曼徹斯特或芝加哥長大的青少年一樣,與耶穌的文化世界相距甚遠。因此,《阿拉伯人的耶穌》這本書,可算是一種對「不合時宜」的文化的致敬,即使這文化已很難融入現今的世代。

第二個主要批判,是指本書缺乏實證研究,無法驗證耶穌的教導到底對海灣阿拉伯人有什麼影響,無論是對耶穌那時代的人,還是對現今的人。沒錯,本書內容純屬推測,正如導言所述。這說明我們有必要採用肯尼斯 ‧ 貝利 (Kenneth Bailey)的方法論,進行更系統性的研究。

或許,使用註釋、文本考證,及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並參考貝利在地中海東部的考察,能讓我們對耶穌的話對今天海灣國家的影響,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相信聖經是有關耶穌教導的可靠記錄,那麼有些事是我們可以確認的。即對那些認真了解耶穌使命和身份的人而言,耶穌的教導可能令他們不悅。因為祂絕對不是一個外表虔誠、受歡迎,及迎合世俗價值觀的教師。事實是,如福音書所述,祂最初的聽眾,對祂的教導是憤怒和非議的。

關於耶穌的身份和使命,福音書中的比喻傳達了同樣的信息。這信息意味著基督與神連結在一起,表明祂與神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這些有爭議的教義,是由後來的信徒們所杜撰,那就要對現存所有福音書大肆重寫了。要在耶穌最初門徒的有生之年完成這一切,需要絕對的合謀、勾結,而沒有證據可證明這一點。

耶穌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修辭和演說技巧,帶出一個令人震驚的信息。祂自稱為「彌賽亞」。祂的聽眾是一群虔誠而保守的人,他們經常 ( 正如福音書所記載的 ) 指責耶穌褻瀆神。而耶穌的教導,最終導致祂自己被釘上十字架。

約翰福音將耶穌所行的神蹟,當作「記號」(Sign),以使人認識祂,並為全人類帶來救贖。

在祂短短三年的公開傳道中,有許多見證人證明,耶穌不僅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醫治者和行神蹟者。可蘭經也承認耶穌這一方面的事工。約翰福音將神蹟當作「記號」,強調的是耶穌藉行神蹟來傳達信息。從福音書我們看到,耶穌的言行舉止都顯明,祂不僅相信自己是神派來的先知,更重要的是,祂是一個用神性活出人性的人。

約翰福音解釋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14

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瘋狂;如果今天,有人膽敢站在清真寺或教堂裡,公然宣稱自己是神,則旁人一定感覺被冒犯,甚至會引發暴動。即或不然,也會被人嗤之以鼻。但是,歷史並沒有把這位廣受尊崇的先知丟進瘋人院。為什麼?

福音書裡描繪了一個極度「人性」的耶穌,祂散發著道德、理智,和正直的光輝。然而若太專注於這個「人性」的耶穌,就很容易引發一些運動,使得人剝離耶穌神性的主張,而只強調其人性和獨特的道德教導。這些運動反對附著於耶穌傳道事工上的所有超自然作為,並想方設法地合理化他們後期所描述的神話,以致重塑了一個「信仰上」的耶穌,而與「歷史上」的耶穌一點也不吻合。

於是,耶穌的神性被剝離出來,以符合這些人的世界觀。他們對耶穌神性的「神話故事」持反對態度,而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耶穌的信息在社會和倫理上激起極大的共鳴,也對人道主義者具有廣泛的吸引力。

然而,從福音書的敘述,我們很難將耶穌的「神性」,與祂的「人性」區分開來。

耶穌沒有被認定為瘋子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明顯的證據顯示,祂清晰的推理,以及超乎當時最博學之士的辯論技巧,讓人找不到任何藉口來指控祂,甚至連羅馬總督彼拉多也對祂表示尊重。從祂吸引各階層追隨者的事實可以證明,那些最暸解耶穌的人,都是受了祂啟發和教導而悔改的。歷史上有許多領袖透過恐懼和控制,來激發人們的效忠。但沒有證據證明,耶穌有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忠誠度。就算有的話,也是反其道而行。例如祂勸導追隨者,要他們放棄財富,就像對那個富有的少年官。或者要他們回家去,就像對那個被治癒的瞎子巴底買(Bartimaeus)、西羅亞(Siloam)池邊那生來瞎眼的人,和在格拉森 (加大拉,Gadarene) 被鬼附的那人。

要驗證耶穌的整全教義、完美人格,和對自己身份所宣稱的一切,唯一的辦法,就是接受祂所說的,也許是真的!就像魯益師 (C. S. Lewis) 所說的:「你一定要作出決定。祂要不是神的兒子,就是一個瘋子,或更邪惡的東西。…不然你就是跪在祂面前,承認祂是主和你的神。」他懇求讀者,容許聖經經文為自己說話,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在本書中,我們已研讀了耶穌教義中的一些精髓。我用馬克‧艾倫 (Mark Allen) 提供的文化結構,粗略地來詮釋它們。並試圖將耶穌的世界,與今天的阿拉伯海灣地區連結起來。但即使這樣做,我們也只是觸及了一點皮毛。

現在需要的是,讓西方教會有更多機會,來聽聽阿拉伯讀者是如何透過他們文化的稜鏡,來回應經文。大衛‧福特 (David Ford) 領導的劍橋跨宗教研究中心 (Cambridge Center for Interfaith Studies)就率先採用了這種方式。他發展了聖經推理方法,邀請不同的信仰群體,來接觸其他宗教文本,並記錄他們的反應。

請記住,閱讀經文時,我們通常會透過自己所承襲的傳統來詮釋,這就定義了我們如何從文化和神學角度來理解經文。但當一個人能不受任何傳統限制,自由地解讀所閱讀的內容時,就會產生新的見解。

( 本文未完,下期待續 )

 

本文出處:《阿拉伯的耶穌》:<第五章 > 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的集體迷思:結論。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