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協進會自2013年開始服事有青少年的主內家庭。數年的服事經驗,讓我們深刻了解,父母看待青少年的「眼光」,對親職關係與教養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坊間有許多課程和書籍,教導父母與青少年相處的技巧,但即便學會了,真的就能改變父母與青少年的關係,以及看待青少年的眼光嗎?
墊底辣妹大翻身
「青春期」是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一般為 12 歲至 18 歲間,是一個認識與認同自己的關鍵時期。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在《人格理論》中提到,此階段積極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意指青少年開始思考未來的路,以及自己應扮演的角色。若發展順利,便能找到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否則將會因自我懷疑,而無目的、無方向,徬徨迷失。
2015 年出品的日本青年喜劇電影《墊底辣妹》,就是在描述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過程。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一位學識程度只有小學4 年級的高二女孩,在規劃未來的過程中逐步改變,最後考上頂尖大學。
唸高中的她,學業成績一路墊底,除了每天和朋友出去玩樂,還被留校輔導,違反校規的事層出不窮。她原以為自己未來大概只能這樣渾渾噩噩過下去,不料卻因媽媽和補習班老師對她的「另眼相待」,而徹底改變想法,進而翻轉人生!在她改變的過程中,當然有不少排斥和困惑。如她無法理解為何自己要被迫學習生活中用不到的數學公式,或知名古代人物等知識。補習班老師面對辣妹的一堆疑問,非但沒有責備,反而耐心給予指導,讓她產生學習動力。
學校老師視辣妹為「渣滓」,但補習班老師視她為「存在無限可能性的優秀生」。辣妹偷聽到補習班老師講了一段話:「被說成是渣滓的學生,會以為自己真的是渣滓,且無法再相信自己的能力。」辣妹知道補習班老師相信她,而媽媽也同樣相信她。
現實生活中的這個辣妹,今年已 34 歲。她不只考取日本頂尖大學,後來還同時考上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從放棄學習、一路墊底,到轉變成對學習持續抱持熱情的人,其關鍵就在於,補習班老師與媽媽用「礦中寶石」的眼光來看待她!
發掘寶石的「眼光」
《寶貝18 變》是由福音協進會所研發的親職教育課程 (2019 年整併至救助協會 )。目的在幫助更多為人父母者與從事青少年事工者,勇於接受裝備,學習成長,進而了解天父的愛與恩典。在《寶貝18 變》中,提到面對青少年,我們都需要具備 3 種「智慧之眼」:
1. 信眼
青少年是兒童期與成人期之間的轉變期。青少年階段若能得到合宜的幫助,就能有成熟的人格發展,對未來的社會有貢獻。這一階段也是奠定信仰根基的重要時間點。青少年是最好的神學家,因為他們能對信仰不斷地提出質疑、挑戰。父母親有「信心之眼」,就能調整對待子女的看法,並從旁協助。
2. 望眼
今日教會栽種青少年,明日教會將因他茁壯。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棟樑、中堅。父母有「盼望之眼」,才能看到青少年在未來的角色。
3. 愛眼
你看青少年的眼光是「愛眼」?還是「礙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罪人,青少年是,父母也是。青少年正經歷身、心理的轉變期。受到生理的影響,他們的情緒、行為不易捉摸。父母要有屬天的「慈愛之眼」,愛他們如同自己,與他們建立優質的互動關係,才能引導他們,完全包容、接納他們的不妥與失誤。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 詩一二七:3-5)
經文中提到,兒女是神賞賜的產業。父母是射手,子女是箭。射手與箭是一體—相互共存、共成長。青少年處在一個似懂非懂的時期,心思格外敏感細膩,有時即便大人沒有說出來,他們仍能覺察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父母親就像是礦源發現者、礦工,和雕琢藝術家。礦石在變成寶石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因此為人父母需要時常調整關係,將青少年視為「朋友」,持續以「智慧之眼—信、望、愛的眼光」看待子女的成長,才能幫助他們逐步長成獨立又成熟的人。
詩歌《眼光》中有句歌詞:「上帝的心看見希望,你的心裡要有眼光。」祝福所有為人父母與服事青少年的同工們,都能倚靠神,從神的眼光看到孩子 內在的寶石,成為這世代青少年的祝福!
更多了解《寶貝十八變》:http://www.ccea.org.tw/Content/Page.aspx?t=2&u=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