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親子關係像風也像太陽
期數:2010/12
作者:王美媛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那個年代的故事。若你聽過史艷文與藏鏡人,那你一定屬於〝曾經〞年輕的年代。若你對伊索寓言中的《北風與太陽》不陌生,那你應該也離五、六年級生不遠。
北風與太陽
近來,有機會與七年級生討論這個故事,他們卻一臉狐疑地望著我。臉上寫著:「那是什麼?什麼年代了,還在北風,應該是iphone…,那是什麼東東呀?」無論你是否熟悉,容我來為您說說這個故事。
有一天,北風和太陽起了爭執,雙方都誇口自己比對方更強而有力。就在他們爭論不休時,正好有位披著斗篷的旅人經過。微風吹著他,肩上的斗篷不斷地飄動著。
北風說:「我們來比賽,看看誰能讓這個人自動把身上的斗篷脫下來!」太陽笑著說:「這方法不錯,我同意,你先請吧。」
於是,北風開始吹,使勁地吹個不停,兩旁樹木被吹得歪七扭八。旅人雖被強風吹得發抖,卻把身上的斗篷拉得更緊。北風繼續刮起狂風,樹枝被吹斷了,樹葉四處紛飛。每陣風把斗篷揚起時,他就趕緊把斗篷收得更緊,緊緊裏住。狂風不停地吹著,就是無法把斗篷吹落。太陽大聲笑著:「你輸了,現在輪到我。」
風止住了,太陽漸漸發威,這時小花兒綻放,鳥兒從鳥巢中探頭。旅人走著走著,覺得又熱又渴,於是停在路邊喝水,又脫下靴子,光著腳ㄚ,坐在岸邊把腳浸泡在清涼的溪水裡。太陽持續發出炙熱的光,最後旅人再也忍受不了,脫下斗篷舖在草地上,躺在樹下休息了。
比賽輸贏揭曉,太陽對北風說:「我贏了!」
親職關係像風也像太陽
這個故事極其單純,只有一個旅人、北風與太陽三個角色。場景簡單,劇情也簡單,只描述北風和太陽如何較勁,證明誰的能力強。
比賽的結果是誰讓劇中人把身上的斗篷脫掉,就算獲勝。故事線單一,沒有其他分支,寓言的目的也很清楚:「以柔克剛」!年輕時候讀此故事心中沒有太大的感動,只記得圖片中的北風是兇著臉、鼓著嘴,像個大壞人,太陽則永遠是個微笑的大好人。
換個角度想,寓言中的北風與太陽還真有點無聊,沒事找事,折騰路人。但若真這樣想,還真枉費了寓言作者的苦心。對於從事家庭服務工作的我而言,最直接的聯想就是:青少年是人生的風暴期,而家有青少年也就處在風暴中。
讓我們試著把寓言中的北風、太陽、旅人三者,比擬為:父親、母親與青少年子女。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們也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彼此的角色。誰比較像北風?誰像太陽?誰又像旅人?我曾經問過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有些父母回答說,青少年子女像狂風,自己像旅人,被風吹得快倒了。這話說得實在,也有些辛酸。
有些父親會回答,更年期的妻子時像北風,時像烈日。加上捉摸不定的青少年,自己好想脫下熾熱的鞋子,躺到河旁,泡泡清涼的河水。有些妻子回答,青少年的爹像北風,越是嚴格,孩子跑得越遠。我問她是否覺得自己像溫暖的太陽?母親回答,自己依然溫暖不已,但青少年子女不再像兒童期一樣,渴望母親的呵護。我也問了青少年朋友,他們的回答就很不一樣,「我是那件斗篷,很想被脫下!」、「爸媽都像北風,朋友像太陽!」、「我想搬到河邊住!」。
事實上,這個寓言提醒我,狂風只會讓人把斗篷拉得更緊;相對地,烈日曬過頭卻會讓人想脫掉所有的衣服,連門都不想出。那「斗篷」在親子關係中又代表什麼呢?
青少年子女的行為受生理、心理、認知、同儕、文化、媒體的影響甚大。然而正面的影響像寒冬中溫暖的斗蓬,可以保護子女。而負面不良的影響,就像是烈日下披著厚重的斗蓬,讓人亟欲擺脫。但是何時該脫,如何脫?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差異性,方法百百種,端視親子關係而定。
青少年父母想要提升親子關係,有兩項不變的法則:
一、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父母經常忍耐青少年的行為,但青少年卻感受不到父母的恩慈。父母常說:「我為你做這麼多了,你怎麼還不學好?」子女卻回答:「我又沒叫你們做,是你們自己要的。」父母親務必學習恒久、忍耐、恩慈地對待青少年子女。
二、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保守子女的心是讓他們走在正路的最佳法則。心是靠關係維護的,父母親如何與青少年子女維持良好關係?如何引導青少年子女與天父維持好關係?好關係不是靠威權建立的,好關係要靠真誠、信任的生命影響力來維持。
或許,《北風與太陽》的作者,未想到現代青少年的狀況,不然,他可能也會貢獻另一個故事來幫助青少年與青少年父母。一篇小故事讓青少年的父母、關心青少年的朋友。一起學習成為舒服的微風與暖陽,或適時的狂風與烈日;也一起來思考:如何引導孩子適時脫下斗篷,走到生命河旁,享受沁涼如水的安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