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京,第二站是蒙古,最後一站是上海。我們在北京、上海分別參觀了當地的教會,並與當地弟兄姊妹有很好的交通,因此我要先談談這部分,還有世博會。蒙古的行程,下次再分享。
上海梵蒂岡 百年天主堂
已有100多年歷史的上海徐家匯天主堂,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風格建造的歌德式教堂。堂內可容納2500人同時做彌撒,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曾被譽為遠東最壯觀宏麗的天主堂,有上海「梵蒂岡」之稱。
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是1294年到元朝大都的義大利籍方濟會修士孟高維諾(John of Montecorvino)。雖然當時受景教徒排斥,但孟高維諾還是贏得元朝王室的信任和支持,十年內就有六千人受洗。不過當時信徒大都是蒙古人與西域人,很少漢人。因此,元朝一滅亡,加上當時沒有翻譯聖經和其他屬靈書籍,而明朝自成祖後又採閉關自守政策,天主教宣教士們就不得其門而入了。一直要到十六世紀後葉,由於明神宗萬曆不問朝政,才間接促使利瑪竇得以自由傳教。
1583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以西方的天文、算數、地理等科學,引起中國士大夫的興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禮部尚書徐光啟了(1562-1633)。他不僅受洗信主,也協助利瑪竇等翻譯科學書籍,並熱心傳教。
徐光啟是上海人,他的墓園附近後來成為天主教在華信徒的聚會中心。十八世紀清廷禁止西教,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天主教才依仗不平等條約恢復在華傳教。而徐光啟墓園附近,也就再度成為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的基地。1906年,天主教會在這裡建新教堂,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徐家匯天主堂。
企業家團契 關注職場家庭
婚姻、家庭、親子等議題,是今日兩岸共同關注的「顯學」。我們從徐家匯天主堂公告欄的宣「道」時間表,就可見一般。他們所開的課程涵蓋婚前輔導、夫妻溝通、青少年性教育與親子教育,都跟家庭息息相關。
這使我想起在北京的主日下午,我們參加了一個「企業家團契」的聚會。這些企業人士與我們分組餐敘,也與團員裡有輔導經驗的伙伴熱烈討論。當時有位知識水平很高、事業有成的姐妹,談及她的婚姻出現狀況,女兒的婚姻也有問題。她很認真地尋求幫助,因為她擔心將來外孫女也會步入後塵。
我們為這位姊妹禱告,求神賜福她全家,也願聖靈在她與會中每對夫婦的心中作憑據(哥林多後書一:22)。因為只有靠聖靈而得的悟性,才能幫助我們脫離幽暗的權勢,進入神的光明。
箴言十三:22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甚麼是產業?當然不僅是一些資財,更重要的是「生命的道」(即聖經),因為箴言十五:24說:「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一個有生命之道的人才是智慧人,有生命之道的家才會向上提升。
在台灣,據統計有超過70%的婚姻問題直接或間接與錢財有關。我們為台灣、中國大陸的家庭禱告,願基督化家庭的價值觀,能進入那些受錢財轄制的家庭,而能生生不息地造就出國度菁英。
在這場「企業家團契」的聚會中,領隊夏忠堅牧師也鼓勵企業家們要認真築壇求告神,在生活的每一處宣告上帝。他說,偉大的企業家叫許多人有錢,但即使是最長壽的人瑞,有天也都要過去,因此當善用地上短暫的時間,為主贏得更多靈魂。他說:「最好的職場神學,是早點上班為員工禱告,道成肉身活出真理,走向僕人式的管理。將企業主權交給主,把員工當作宣教的對象,用公義治理公司。」
國際教會增長 重視外展工作
不論北京或上海,所有國際教會都只准外國人和持台胞證者進入。北京國際教會(BIFC)的會友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使用13種語言,目前有18個團契。從1981年第一次聚會不到10人,發展至今已超過3,000人。
北京國際教會鼓勵各國會友融入本地社區,我們去的那個主日崇拜以中文講道,英文翻譯。會後有各個語言團契在外擺攤,邀請新來的朋友加入團契。其中尤其以日本和菲律賓的攤位最為熱情,令人感動。
上海國際教會,目前有四個分堂,大約有90小組、2,000多人聚會,我們訪問的是虹橋分堂。虹橋分堂成立於2006年,目前成人聚會約750人,兒童200人,來自40多個國家,在酒店聚會。虹橋分堂非常重視外展福音工作,協助民辦小學做英語教學,為貧窮民工設立民工子弟學校,也為社區貧窮學童募助學金,目前正籌設貧窮家庭課後兒童託管中心。
培訓農村子弟 上帝供應所需
由於很多農村傳道人或教會信徒的子女,小學、初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以致無所事事,虛渡光陰。因此一年半前,韓裔美籍的金傳道在北京租下一間廢棄廠房,開辦了「農村子弟職業培訓中心」,專收來自全國各地的鄉村傳道人及基督徒的子女。
培訓學員必須全程住校,培訓期間二年,主要培訓屬靈生命與職業能力。第一年有40多位學生,但卻有27位老師。這些老師大都來自韓國與美國,是專業的帶職宣教士,培訓課程有英文、電腦、音樂、學前教育、齒模技術等。
在無水、無電、無暖氣的破廠房中,我們看到好些學生在整理還未完工的校舍,他們都是自動放棄假期,主動留下來幫忙的。金傳道說:「我們得趕在下雪前完工,還要打深井取水,裝暖氣。不過費用還沒有著落,請為我們禱告。」說完,立刻就有隊員表示要負擔所有經費。上帝是供應一切所需,永不讓我們匱乏的神!
產品包裝愛 服務表達愛
上帝愛中國人,在廣大的福音工場上,在沒有宗教自由的土地上,早已預備好愛祂的門徒,從四面八方而來,在不同領域裡默默地投入帶職宣教的工作。
我們在保羅弟兄所經營的「ATTOS」公司上,就看到另類宣「道」的最好見證。這家公司以「愛、時尚、科技、誠實、謙卑」為企業核心價值,在上海著名的百貨公司設有六處專櫃。公司強調:「廣告宣傳愛、產品包裝愛、經營投入愛、服務表達愛」。所有產品都以「愛」為主題,要達成:「品味、品質、品牌、品行」的高水準目標。所以公司生產的項鍊、耳環、戒指、眼鏡,都以變體的十字架為外型,以「愛是永不止息」、「愛是恆久忍耐」、「愛是凡事包容」、「愛是凡事相信」等為圖案。
上帝很祝福這個「因祂而活」的公司,使公司在營運的第一年就有盈餘。但他們所有投資都是奉獻,股東沒有分紅,即使是參與營運的股東也只是支取薪水,所有利潤都奉獻用做社會公益與宣教。在這樣的理念與價值下,整個企業的員工不斷被感動而受洗。從2000年進入中國至今,已有90%的員工決志。
2010上海世博 思考城市未來
在宣教之旅的最終站,我們參觀了上海世博。但在這之前,我已先和兩個好友三度進入世博。在將近攝氏40度的熱天、看不到盡頭的長龍中,一一排隊等候進入每個場館。
若說北京奧運會是硬實力的較量,上海世博會則是軟實力的展現。因它不強調競爭,而是接續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尊崇自然的睿智」和「人類的智慧」的世界基本共識。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2008/2009世界城市狀況:和諧城市」的報告,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則將達到70%。而上海世博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及五個副主題:「城市社區重塑」、「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和鄉村互動」,吸引全球共同關注、思考城市的發展問題,順利贏得了2010世博主辦權。我有幸先後四次參觀上海世博,體會到何為「進步、創新、交流」。世博之行給了我不斷學習、吸取世界先進理念的美好經驗。
各國爭相競豔 使生活更美好
面積最大的中國展館,位於園區正中央中軸線和主幹道交會處。展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為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度。而鎮館之寶,當然是所有人爭相目睹、嘆為觀止,長達100多米、被放大了數百倍的《清明上河圖》電子動態版了!千年前的北宋都城汴京,透過尖端科技的詮釋,以全新面貌,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沙特館(沙烏地阿拉伯館)是上海世博中投資最大的展館,規模也僅次於中國館,要進到館內通常要排6~9個小時。沙特館的主題為「生命的活力」,外形呈現出「月亮船」造型,底部種有沙特和中國植物,頂部花園上還種有150棵棗椰樹。內部則建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IMAX三D影院,總面積達1,600平方米。
場館蓋得最特別的是英國館,因為它是由超過6萬根的壓克力棒所組成,每根棒裡頭還有一顆種子。據估計,種子的種類近900種。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蒲公英的種子,所以又叫做「種子聖殿」,有生生不息的意涵。
德國館展示柏林議會大廈的微縮版。這間在1884~94建造的議會大廈,於1991年兩德統一後重建。新國會大廈在規畫時就加入了綠建築的概念,尤其是節省能源上,充份使用可再生燃料,而減少94%的碳排量。德國更首創本屆主題詞彙,將平衡(Balance)和城市(City),兩個英文字相加為「Balancity」(和諧城市),呼應本次世博主題。
無數基金註冊的國家盧森堡,是美而小的中立國,因其法令的完整,社會的和平安定,成為百年基金樂於註冊的國家。聖瑪利諾是世界最小的古老共和國,也是唯一倖存的城邦公民自治國,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入文化遺產名錄。二戰時期全國僅一萬五千人,卻庇護約十萬名國際難民。
有41個國家和非洲聯盟入駐的非洲聯合館是集中最多國家與地方特色的展覽館。外觀裝飾著繁茂大樹、沙漠、特有動物和建築物,勾勒出非洲大陸的多樣風貌與自然生機。當然非洲國家不僅如此,館內琳瑯滿目的商店街,充分說明近年來非洲在中國領先各國的投資下,已逐漸脫貧,成為下一個新興市場,甚至連派出去的宣教士也愈來愈多。
「黑暗大陸」似乎已盼到黎明的曙光。然而,到底是甚麼能讓人「生活更加美好」?政治清明、經濟起飛、城市進步…?這些或許都有助益,但我們相信:唯有福音,才是最根本、終極的答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