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牧者安心計畫:好牧者,好累怎麼辦!
期數:2024/08
作者:伴。走。心理工作室 / 高雄繪心庭諮商所 王均裕 諮商心理師

一位牧者,總是帶著上帝的呼召與內在領受到的使命,進入事奉禾場,期待自己成為上帝所看為忠心且良善的僕人。只是在事奉現場,往往有非常多的挑戰,這些挑戰一次又一次地磨練牧者,有時帶來成長,又或者讓牧者們在其中筋疲力盡。

姑且不論這些挑戰對於牧者是磨練還是耗損,教會界近年來確實開始有更多弟兄姊妹關注到牧者的處境,且能夠關顧到牧者的需要。不過可惜的是,目前多數的研究仍處於「如何避免」事奉倦怠的產生,關注的焦點仍停留在牧者的「事奉外在環境」或「個人生理疾病或缺陷」,以及「內在的心理素質」。

牧者倦怠 事關典範與期待

其實,對於牧者而言,縱然這些部分都改善了,他們的內心也許仍舊會感到不舒適,仍會有「事奉倦怠」的狀況產生。追究關鍵,主要原因乃是牧者身份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來自於他個人與上帝的約定,並且由他的服事來決定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和對於自我的看法。

事實上,每一位牧者的內心都有一個「典範」深刻地影響他,總期待透過自身的事奉來決定自己是否是一個好基督徒、一個好牧者。其實他們大多數不在意事奉條件好不好,而是在意自己到底有沒有「完成」上帝的託付。一個在小教會的牧者,可能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 小時,一週休不到一天,月薪水扣掉十一奉獻比法定的最低薪資還少,甚至努力牧會仍看不到成長,但這都無法輕易使他放棄服事。

但當牧者在進入事奉禾場時,發現事奉禾場的「羊群」因著不同的生命經驗和信仰脈絡,對「理想牧者」的典範各有不同的想像,而這個想像出來的理想牧者和實際牧養他們的牧師之間,就會產生張力與拉扯。當拉扯力量越大,被牧養的羊群和牧養現場的牧師內在,就出現「失落」的感受。時間一長,這位牧者自然掉進了事奉倦怠的困境。

好牧者 好難

過去,我們面對牧者的「事奉倦怠」,多是鼓勵他們「放假休息」。雖然這樣或許可以幫助牧者「重新」思考自己的事奉價值與意義,但如果他的內在典範是「服事上帝就需要為主而死,且最好死在講台上」時,放假越久對於他來說反而越是殘忍和消耗,因為他必然覺得自己與那位「好牧者」的形象越離越遠。

「使命身份」與「角色期待」的落差是無法避免的,每一位牧者也因此都會經歷「事奉倦怠」的過程。這不只是來自於羊群對自身的期待落差,牧者本身的人格特質、過往經歷等,都可能與他自己內在的「典範」有所落差,甚至天差地遠。

落差之間的修復

也許有些教會認為,我們已經提供給傳道人很好的福利了,有週休 2 日、3 節獎金、薪資不低外加租屋補助,為什麼傳道人還會覺得服事倦怠?為什麼長執要求的上下班打卡、家庭探訪、每天晨禱…,傳道人都不能配合?所以就給傳道人貼上「懶惰」的標籤。然而對於傳道人而言,他認為的牧者「使命身份」和教會認定的「角色期待」可能完全不一樣!

對於傳道人而言,他也許認為即便是牧者,在家庭中有好見證仍是第一;他對於走禱的感動,比關在教會裡兩三人的晨禱會更迫切;他更有負擔去關懷新朋友和開拓,因此無法符合長執們盼望更多去探訪久未出席的會友,好讓他們偶爾露面一次。

事奉倦怠,是每位牧者在牧養羊群、走向越來越成熟時的必然過程。在協調自己內在使命,與外界期待的衝突時,牧者們會開始重新去尋找出真正的「呼召」,並且越來越清楚地知道上帝對於他的看法與旨意。牧者「忠於上帝」,以至於最後幫助自己離開事奉倦怠的關鍵,將不再只是內外在的自我保護因子,而是回到那起初的呼召中,且更加確定地、緊緊地跟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