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建立美善家庭」第一步:邀請(下)
期數:2013/06
作者:王美媛主任
邀請方式取決於個人對關係渴望的程度及有多少安全感。有外在的型式與內在的型式。
 
檢視邀請方式
 
一、外在型式
1.文字邀請:正式邀請函、寫信、寫卡片等
2.口語邀請:說明、評論、表達意見等
3. 非口語邀請:面部表情的微笑、會說話的眼睛、肢體接觸,如握手、拍背、為對方開門、讓座等
二、內在型式
1.清楚有力
直接表達想要連結的需要,例如:「夏牧師,我想進來教會團隊與大家一起服事。」
「老周,我們好久沒一起聊天了,下週六一起吃個飯吧!」
2.迂迴前進
為什麼不直接表達,而要用迂迴的方式溝通呢?主要是避免情緒受傷。表達內在情緒連結的邀請,有時會讓人覺得自己是脆弱的。所以透過模稜兩可或迂迴的方式,可以降低受挫的風險。
丈夫:「你要不要去散步?」其實丈夫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我希望你陪我去散步。
妻子:「存摺的金額好像少了。」其實妻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我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你怎麼沒告訴我,就領了家用的錢。
3.包裝邀請
孩子們最常用「包裝邀請」的方式了。例如她說:「小美的媽媽每天早上都幫她編辮子。」其實她想要表達的是:「我也想要!」
4.負面邀請
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常邀請但被拒絕、沒有安全感,或有壓力時,就會出現負面邀請。
妻子:「你今天過得好嗎?」
丈夫:「和前陣子一樣,忙翻了!」
妻子:「所以,連用Skype回應我都沒時間?」
 
在以上四種內在形式的邀請上,你最常用以上哪一種?
 
回應邀請對關係的影響
 
一、三種回應邀請的方式
1.接納
邀請:「上週的渡假好玩嗎?」
回應:「好玩,風景很美,就是路況差了點,下次邀你一起去!」
2.相應不理
邀請:「上週的渡假好玩嗎?」
回應:「你怎麼都不回我的信?」
3.抗拒
邀請:「上週的渡假好玩嗎?」
回應:「你真的關心我渡假的事嗎?」
 
二、回應方式對關係的影響
 

 

接  納

相應不理

抗  拒

行為表徵

幾近被動:點頭、發出「嗯、哼」的回應,眼睛接觸

埋頭做其他事:毫無反應

輕蔑:羞辱、恥笑

 

低活動:「好吧」、「好啊」

漠不關心:說些不相干的話或提出另一個邀請

抬槓:好辯、敵意時有時無

 

留心:表示認可、發表意見、回應情緒與感受、發問

心不在焉:也許故意這麼做

專橫:霸道、跋扈

 

高活力:全心全意、熱誠、同理心

 

愛挑剔:人身攻擊、指責別人

 

 

 

防衛心強:假的無助感、

有「受害者」心態

對關係的影響

更多的邀請與回應

邀請減少

邀請減少

 

關係日益增長

衝突增加

避免衝突

 

 

感情受傷、失去信心

壓抑情感

 

 

關係遲早會結束

關係會結束,但會花一段時間

 
 
好關係的起步:清楚邀請、接納回應
 
「回應邀請」看起來是在回應邀請者,但事實上,也是在回應自己的情緒需要。在三個回應邀請方式中,「接納」最具正面效果,可以讓發出邀請的人知道:
1.我聽到你說的話了
2.我對你說的話很有興趣
3.我了解你的想法 (或我想了解你的想法)
4.我支持你
5.我願意幫你 (不管我做不做得到)
6.我願意陪你 (不管我做不做得到)
7.我接受你 (雖然我並不能接受你所有的行為)
 
接納能促使人際關係健康成長與發展,也能減少衝突,讓雙方能發展關懷自己與對方情緒的需要。Gottman在研究結論中,極力地建議:如果你想和某人建立美善的情緒連結,一定要努力採取接納的態度。特別是在幼兒、兒童期,接納更是建立孩子安全情緒的重要基礎。努力地對人表現出風趣、高活力的回應,即多用幽默、充滿關懷的回應方式。
 
閱畢這篇文章後,也請你思考,不論你的個性、風格如何,請開始覺察自己的邀請與回應邀請的方式,並試著記錄下來─
‧你今天如何向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發出邀請,以建立連結?
‧你對人們回應你的邀請有何感受?
‧是否有人採取接納、相應不理或抗拒的態度?他們的行為如何?
‧你今天如何回應他人的邀請?
‧你採取什麼回應態度?接納、相應不理或抗拒?
‧對方發出邀請的方式,會影響你決定採取何種回應態度嗎?你可以用另一種態度回應嗎?想像一下,那將會如何改變接下來的對話。(整理自《關係療癒》第87~89頁,張老師文化出版)
 
接納是改變的開始
 
上帝教導我們的最佳溝通技巧是「快快地聽、慢慢地說」,但其核心態度卻是接納!長年從事婚姻、親子關係的服事工作,深深感受到:接納是改變的開始!若不是上帝先愛我、接納我,我怎能有能力服事祂?若不是我先接納自己是個罪人,我怎能依靠祂的恩典,悔改認罪?
 
上帝藉由祂愛子的寶血,邀請我們回到祂的慈愛懷抱。因此,也讓我們接納自己的有限,接納上帝愛的大能,讓接納成為婚姻、親子、友情關係的美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