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台灣教會的故事—以馬內利的福音傳奇 X 澎湖浸信會(2)
期數:2023/04
作者:文 夏忠堅牧師; 照片: 編輯部

打開虎井教會的大門

吳文宗牧師幼年隨母親在七美長老教會成長,成年後北漂到台北工作,後來回到馬公開文石藝品店。店面在馬公長老教會隔壁,於是文宗夫婦就在馬公長老教會聚會、事奉。

文宗牧師回憶說:「我回到澎湖開店後,心裡一直有兩個強烈感動。每次開車經過圍牆高聳的澎湖監獄,上帝就感動我要進到監獄傳福音。有一次搭船要回七美,一出馬公港就看到虎井島。島的半山腰有間漂亮的禮拜堂,門卻是關著的,上帝就感動我要去打開虎井教會的大門。」

當時虎井長老教會因已沒有信徒,只好關閉,交由馬公長老教會託管。於是,文宗向教會請求,讓他可以每個禮拜六日去虎井,打開教會大門。主日早上自己在教會中崇拜,下午則去探訪傳福音。

文宗說:「當時我心裡非常火熱,上船傳福音,下船也傳福音。每次到虎井,就到西山高處舉手禱告。結果,第一年就有 4 個人受洗歸主,於是教會又開始有了主日崇拜。」

又因為受感動要進監獄傳福音,所以參加了澎湖浸信會的監獄事工團隊,有時也參加聚會。那時澎湖浸信會剛建堂不久,因傳道人異動而無人牧養。信徒見到文宗在虎井島與獄中熱心傳福音的果效,於是請他來牧養澎湖浸信會。

結束生意去作傳道人

這個邀請嚇到了文宗,他心想,自己沒有正式接受過神學院的正規教育,又是長老教會的信徒,怎能去牧養浸信會?

文宗說:「我禮拜六日要去虎井、三四要去監獄,一個禮拜藝品店開門不到 3 天,但總是一門生意。我真的要結束生意去作傳道人嗎?」經過一年的禱告、掙扎與等候,澎湖浸信會還是聘不到全職傳道人。於是 1999 年,文宗正式接受聘請,接下澎湖浸信會的傳道之職。

為了讓教會牧養更穩定,文宗於 2000 年按牧,當時澎湖浸信會主日聚會成人約 30 多人。文宗牧師的二兒子正一,於 2008 年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後回教會加入事奉團隊。大兒子中一原任職警界,也於 2018 年 7 月按立傳道,參與全職事奉。同時文宗牧師正式退休,由正一接任澎湖浸信會主任牧師。

文宗牧師交棒時,澎湖浸信會主日聚會成人約百人。這樣的成長,對人口不斷外移,各方面條件相對貧瘠、廟宇林立的澎湖來說,實屬不易。

跟著「2000年福音運動」走

「我開始牧養教會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只有一股熱情。幸好『2000 年福音運動』還在推行中,所以,我就打定主意,跟隨『2000年福音運動』走。『2000 年福音運動』推動什麼,我就做什麼。」文宗牧師謙卑地說。

「『2000 年福音運動』結束後,2004 年,福音協進會推出『尼希米 52 計畫』,我們教會也緊緊地跟隨了 5 年。這 5 年為我們教會打下紮實的根基。後來福音協進會又推出『芥菜種教會轉化五年計畫』,我們也繼續跟進。我們教會已經完成兩輪共 10 年了,現在正參與第三輪。」文宗牧師總結說:「澎湖浸信會的建造與成長,與福音協進會息息相關!」

文宗牧師帶著正一牧師,父子聯手牧養教會10 年,實在是美好的見證。文宗牧師得意地說:「我們父子沒有為事奉吵過架!」正一牧師一面點頭一面說:「吵架倒是沒有,內傷卻也難免。」

在一陣笑聲之後,正一說:「神學院剛畢業,回來事奉的第一年,當然有很多想要發展的事工。那時候,爸爸很容忍我,我心裡卻常常受傷。有一天晚上,我們一起坐在沒有開燈的客廳角落,我們都覺得在事奉上、同工關係上,感到極度疲倦。那天,我們敞開說出內心的感受與期望。從那次以後,無論我要做什麼,爸爸都非常支持。」

21年來教會成長500%

儘管文宗牧師父子同心事奉,但要在澎湖宣教、建造教會,實屬不易。「這幾年,我們的福音隊持續到澎湖東北角的小離島—員貝、鳥嶼、吉貝傳福音。三個小島加起來,大概有近百人信主受洗。可是,邀他們來參加主日禮拜,總共只來了 2 人。」文宗牧師很無奈地說著。「他們的想法是,能夠多拜一個神很好,多拜多保庇!但是要加入基督教,哪可不行!會被厝邊頭尾、親戚五十罵死!」

除了馬公屬於都市型態外,澎湖村社的鄰里關係緊密,都是家族型態,生活以廟宇為中心。因此要在鄉下地方建立新教會,實屬不易,可能要以「家庭禮拜據點」為主要策略。

雖然極度艱難,但澎湖浸信會仍努力想開拓佈道所。「澎湖最北邊有居民居住的島是吉貝島,島上有穆玲玲牧師牧養的吉貝浸信會。他們的兒童、青少年福音工作,做得很不錯,也運用 1919 急難救助金、陪讀班、食物銀行的資源,在幫助貧困的家庭與兒童。」文宗牧師滿臉笑意地述說著。

雖然面對諸般艱難,但澎湖浸信會仍然持續成長,目前主日崇拜成人約 160 位,兒童約 50 位。以 1999 年文宗牧師開始牧養教會為基底,21 年來教會成長了 500%!

火熱傳福音是我們的文化

正一牧師嘗試分析澎湖浸信會成長的關鍵因素:「帶動澎湖浸信會持續成長的第一項因素,是福音導向。我爸爸對傳福音極為火熱,火熱傳福音是我們教會的文化。」不知道火熱傳福音的文化底蘊,是不是源自於七美「以馬內利」的福音傳奇?

「第二項因素是熱情。我們教會對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熱情。很多第一次來我們教會的朋友,都會感受到被接納、被關懷的熱情。」一般來說,澎湖人比較內斂,熱情似乎不是澎湖人的特質。文宗牧師插嘴說:「我認為我們教會的熱情,是聖靈特別賞賜的恩膏!」

正一牧師繼續說:「第三項因素是自由沒有轄制的事奉。」正一牧師特別解釋說:「我們教會雖然是浸信會,但我們沒有設立執事會,也沒有投票制。我們只有每月召開核心同工會議,只要願意參與作核心同工的,都可以來開會。因此,教會充滿了自動參與事奉的動力。」

正一牧師毫不思考地繼續說:「第四項因素是家庭化。澎湖浸信會真的很像一個大家庭,每位信徒都是家人,在教會中坦誠分享、彼此幫補,都很自然,所有信徒就像一家人。」正一的哥哥中一傳道插進來說:「我們教會也是一個充滿愛、充滿上帝同在的教會。連教會中孩子都能夠感受到,也會主動提起。」

澎湖人就該回澎湖事奉

正一大學畢業前,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你要去讀神學院!」這個聲音斷斷續續地出現,越來越大聲,大到甚至讓他聽不到同學跟他講話,而且足足持續了一個禮拜。於是,正一大學一畢業後,就考入浸信會神學院就讀。

文宗牧師原來希望正一畢業後留在台灣教會歷練,但正一的想法是:澎湖人就該回澎湖事奉!「我擔心在台灣教會事奉可以學到經驗,卻可能失去對澎湖的熱情。當時正好讀到希伯來書十一:8:『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心裡受到極大的感動。又想到我爸常說,澎湖教會的傳道人在澎湖牧會期間都很短,所以就決定回澎湖事奉了。」

出於上帝的引導與差遣,上帝就親自印證事奉的果效。「從參與事奉到接棒,我都覺得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事奉。我爸多年穩健的牧養建造,以及搭配多年的成熟同工團隊,讓我在教會牧養建造上,根基穩固。」正一牧師沉穩地述說著。


( 本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