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阿拉伯的耶穌 (八) : 熏 香
期數:2021/11
作者:安德魯.湯普森 Andrew Thompson 譯:陳文安 / 翻譯小組

在海灣地區的每一家購物中心,都可以發現至少有一家專門出售香水和沉香的商店。通常店家會透過燃燒沉香,來突顯自己的存在,以瀰漫在整個商場的濃烈香氛來吸引顧客。

而到一般人家造訪時,只要進到會客廳,也是如此。主人會拿出一個香煙繚繞的香爐,把香熏到賓客的衣服和頭髮上。有時香爐會放在地毯上,讓穿著長袍的客人跨過它,使香煙從他們腿間升起,從領口冒出。在悶熱潮濕的氣候中,這是一種抑制異味的好方法。

濃烈的香水在海灣地區很受歡迎。走在科威特、杜拜,或阿布達比的大街上,人們的嗅覺,總是被男男女女身上的香味所征服。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也是能致富的行業。昂貴的香,就像名車一樣,總是被用來彰顯身分與財富。

在耶穌時代也是如此, 香水和香料, 是掩蓋體味必不可少的。它們也被用來防腐;在高溫下,屍體腐爛得快, 而香料能掩蓋腐爛屍體的氣味。香也被用於崇拜中,特別是乳香。焚燒乳香,象徵祈禱。當香煙裊裊升起,就像在對神表達感恩的讚美與祈禱:「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祢面前。」(詩篇一百四十一:2)在約翰福音中,我們讀到一個故事: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翰福音十二:3

無論怎麼詮釋,這都是一個奢侈的行為。耶穌的一個門徒立刻起來抗議,因為他知道這香膏有多貴,約一年的工資就這樣被抹在耶穌腳上。但耶穌回答:「…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翰福音十二:7)

香膏是敬拜的象徵。馬利亞對耶穌毫無保留,這是她送給祂的珍貴禮物。耶穌提醒當時在場的人,馬利亞這麼做的用意,是在為祂的安葬做準備。並以此表明自己即將面對的命運—走向十字架!而這也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毫無疑問地,祂最後被釘死了。而這一切都應驗了舊約中的預言。那些預言提到,有一人背負了我們的痛苦,如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以至於死。

然而,這故事並不只是一個女人用香膏抹了耶穌的腳。在另一個層面上,耶穌也是在闡述其對女性的觀點。傳統上,在祂腳上抹香膏的女人,被認為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她被描繪成一個放蕩的女人或妓女(儘管聖經實際上並沒有提到她是妓女)。福音書將她描述為一個從魔鬼手中,被釋放出來的女人。就像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一樣,馬利亞也受到社會的鄙視和嘲諷,也許還有些恐懼。宗教領袖都害怕被她沾污(來自她被視為不道德的性行為,和受魔鬼綑綁),而不屑與她為伍,當然也排斥被她觸摸。但耶穌允許她塗抹祂的腳,接受她的在場,這讓祂的門徒們很震驚!

路加生動地描述了這一場景:

那城裏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裏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着祂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裏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路加福音七:37-39

法利賽人是外表極其虔誠的人。他們嚴守律法規條,並透過對律法的詮釋,以及遵守繁文縟節,來取悅神。律法的核心目的,是使敬拜者在神面前,保持儀式上的純潔。而被一個「有罪」的女人觸碰,會玷污敬拜者的身體。耶穌意識到,這是邀請祂作客的法利賽人西門所關心的。馬利亞出現在他家裡,會讓他感到不適。然而,這個法利賽人似乎準備好忍受這種不適,要看看耶穌到底會怎麼回應這個女人。

在法利賽人心目中,若是真正的義人,就會把馬利亞趕出去。而一個自稱先知的人,更會對這樣的「罪人」表達義憤。但耶穌沒有這麼做,這引起了西門的疑慮,進而質疑耶穌作為先知的角色,以及祂的公義。

接下來發生的事說明,耶穌知道西門在想什麼,而且確實期待祂能有所回應。路加接著記載了耶穌的反應:

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

-路加福音七:40-42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西門給出正確答案:欠愈多的人,愈會感激。於是,耶穌轉過來向著那女人,繼續給了一個讓祂的中東觀眾們震驚的教導:

…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於是對那女人說:妳的罪赦免了。-路加福音七:44-48

耶穌挑戰中東文化的傳統宗教智慧,即通過遵循宗教儀式和律法來取悅神。當時的人認為,一個人若愈不讓自己犯罪,愈在儀式上保持純潔,就愈能被同儕視為善良和正義。雖然,遵行神的旨意,是被耶穌肯定的,但祂也同時指責他們在追求聖潔時的屬靈驕傲和缺乏憐憫。他們不是以神的恩典和仁慈來衡量自己與他人,而是在與自己的族人爭競,看誰才是最虔誠、最恪守律法的人。以致到頭來,漠視了神的心意與憐憫心,而產生貶抑他人的傲慢。

但耶穌強調神的恩典和憐憫。神主動接觸罪人,而敬拜者唯一該有的真實反應,就是感恩與安慰。因為聖潔的神,竟然紆尊降卑,讓罪人來到祂面前。換句話說,比起外表虔誠的法利賽人,罪人馬利亞更在神的恩典中,因為她知道她是被重價贖回的。

這故事最一針見血之處,是耶穌對女人說,她的罪被赦免了。在宗教體系中,「赦罪」通常是由一位合格的祭司, 在聖殿裡用昂貴的血祭, 從神那裡「買贖」回來。但耶穌向罪人展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模式。祂的話在當時被認為是在褻瀆神,因為法利賽人相信,唯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耶穌對馬利亞說,她的罪被赦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也就是說,祂認為自己有權柄,能做一些只有神才能做的事。所以,其他同席的客人才會議論紛紛地說,「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路加福音七:49)

這是耶穌留下懸而未決的問題。對馬利亞來說,耶穌是把她從魔鬼手中解救出來的人。祂是宗教領袖,對她表示同情,不像其他人那樣排斥或鄙視她。耶穌是讓她感恩和崇拜,且願意跟隨的人。她在耶穌腳上抹香膏的行為,也是一個預言,因為福音書中提到香膏的下一個例子,是與祂的死有關。

耶穌最後的膏抹

耶穌死後,祂的屍體從十字架上被取下,婦女們來為祂的安葬做準備。我們讀到尼哥底母提供了大約75 磅的沉香和沒藥的混合香料。「…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約翰福音十九:39-40)

這段經文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用來塗抹耶穌屍體的香料,實在太多了!但同時,這些香料也透露著一個有關敬拜的端倪,即尼哥底母表達了他強而有力的信念:承認耶穌是君王彌賽亞!根據猶太人米德拉什(Midrash) 的說法,只有皇室成員才有特權用如此大量的香料來安葬。這是一個隱喻的信息。用如此奢侈的大量香料來對屍體防腐,表達了一個訊息:這是那些跟隨耶穌,以祂為王的人的信心宣告!

 

本文出處:《阿拉伯的耶穌》:<第三章 > 婦女:熏香,2020年 12月,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