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看圖說領導—轉化領導
期數:2021/07
作者:夏忠堅牧師

丹妮兒‧史翠蘭是美國救世軍的資深軍官,曾創建救世軍社會公義部,積極推動全球反人口販賣運動。她主持的播客節目有非常多的粉絲,所寫的《終極出埃及:從奴役中得自由》也相當暢銷。她曾三度在「全球領袖高峰會」(GLS)擔任講員,《轉化領導》(Leading Transformational Change)是她2019年在GLS的演講主題。

丹妮兒認為「幫助人轉化」是領袖應盡的職責。但是,我們卻常常從「結果」來衡量一個人,而當「結果」無法盡如己意時,就會花功夫改變它。事實上,這樣的轉化是毫無效果的。所謂「轉化」,就是要做出對的改變,期待能產生對的結果。

然而,好的「結果」,是出自於好的「行為」;好的「行為」,是出自於正確的「價值」;正確的「價值」,是出自於正確的「信念」。因此,花費工夫改變行為只是緣木求魚。領袖需要轉化人的「信念」,建立人的「價值」;如此才能改變人的「行為」,進而改變「結果」。

耶穌說:「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藜裡摘葡萄。」「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路六:44b;太七:17)所以,關鍵不在果子,乃在於樹,在於根!

在轉化的過程中,丹妮兒也提出「過渡橋」的概念。領袖必須認知轉化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由「安定」進入「動盪」;由「動盪」進入更激烈的「混亂」;再由「混亂」慢慢到「安頓」,之後逐漸變為「常態」。

因此,動盪不是威脅,而是經歷轉化的一個邀請。要幫助人轉化,「過渡橋」的歷程是必須的,領袖必須掌握每個時期所需給人的不同幫助模式。

3年跟隨耶穌,是彼得的「安定期」;面對耶穌與法利賽人、文士長老的衝突,讓彼得進入「動盪期」;在大祭司的院子看見耶穌受苦待而3次不認主,讓彼得陷入「混亂期」;提比哩亞海邊3次回應耶穌的呼召,這是彼得的「安頓期」;五旬節之後的事奉與逼迫,則是彼得跟隨基督的「常態期」。這是彼得生命與事奉的轉化歷程,他走過了「過渡橋」,也幫助許許多多的門徒轉化。

你是領袖,你也需要轉化,並幫助人走過「過渡橋」,走過轉化的歷程;從「信念」到「價值」、從「行為」到「結果」,為人帶來真正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