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問與思—教會需要那麼多聚會嗎?
期數:2021/02
作者:夏忠堅牧師

教會  需要那麼多聚會嗎?

為什麼教會需要這麼多聚會?

為了敬拜,要有主日崇拜;為了學習聖經,要有成人主日學;

為了禱告,要有禱告會;為了團契,又要有小組聚會;

為了佈道,還要有幸福小組;為了……

對一個中小型教會來說,怎麼能夠支撐這麼多聚會?
對忙碌的現代信徒來說,怎能有時間參加這麼多聚會?
對良心敏銳的信徒,怎能承擔沒有參加某一次聚會的良心壓力?

難道教會不能每週只安排一次聚會,只精心籌劃、設計一次高品質聚會?而這一次聚會,既有榮耀的敬拜,又能達到深入教導的目的。有親密團契的功能,也有火熱禱告,又能達到領人歸主的功效?

 

他也許會這樣說:我跟我摯愛的妻子亞腓亞、我的好兒子亞基布,在保羅牧師的訓練下,已經學會怎樣過門徒生活,學會怎樣建立基督化家庭了!

我們每天吃晚餐前10 分鐘,一起唱詩歌敬拜神。有時候每人說一句頌詞來敬拜;之後讀一小段聖經,每人說3 句對經文的感動與回應;然後我們擘餅紀念耶穌的死與復活(其實東方人也可以用盛飯來紀念);祝謝禱告之後,就開始用餐。在用餐中,每個人都會分享當天的生活點滴、心情、對神的經歷; 最後會用感謝禱告來結束晚餐。

我們家珍惜每天晚餐時,與基督一同坐席的感覺。這樣的聚集, 是我們家庭的敬拜、團契、成長、事奉。偶爾有還沒有信主的朋友來吃飯,他們對我們家庭的晚餐氛圍很感動。餐後我們也會做個人佈道,帶領他們決志歸主。

至於參加教會的主日聚會,可以跟教會的其他家庭一同聚集,同心敬拜、親密團契、相互激勵成長、火熱禱告、領人歸主、搭配事奉…,我們當然很期待、很珍惜。(唯一的遺憾是,我們忽略了對我們家職工阿尼西母的靈性栽培,以至於他一度離家出走!)
所以, 教會只有主日聚會, 週間沒有其他聚會影響家庭生活,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好。

 

他也許會這樣說: 感謝保羅牧師帶領我和我兒子信主,讓我成為歌羅西教會的「小子」;又常從遠端寫信訓練、造就我,讓我在信仰上成為「少年」;又揀選我、成全我,以我為同工、同伴,讓我在教會中參與服事,成為「父老」。

常來我家吃飯的一群老朋友,我關心他們、服事他們。他們大半都歸信耶穌,但卻多數是希臘人。為了避免跟太多猶太人在一起,他們不願意去教會,但卻喜歡來我家聚會。謝謝歌羅西教會的眾父老,鼓勵、差派、支持我、督導我,讓我在家裡建立教會。

我們家的微教會,穩定聚會約有7-10 個人。聚會模式像是我們家庭晚餐的「加長」版。餐前聚會大約30 分鐘,主要把聖經教導時間加長,而且做系統化的教導;用餐時的分享與團契,更多元,也更火熱。

我們微教會只有每週一次聚會,當然也不可能會發展什麼禱告會、成人主日學、小組聚會,因為我們微教會的每週一次聚會,就是崇拜聚會、主日學、小組、禱告會、佈道會、事奉聚會的綜合版!

所以, 我贊成教會聚會不必太多, 也不必按著功能,切割成不同屬性的聚會。

 

他也許會這樣說:在受聖靈感動、眾父老們的禱告尋求下,我接受全教會的委任,擔任歌羅西教會的主任牧師。由於歌羅西眾多信徒,大都從事羊毛織品事業,常忙碌奔波在歌羅西、老底嘉兩地。

除了忠心參加主日崇拜外,實在無力參加週間各樣聚會。經過父老團隊多方辯論、禱告後,大家決定全力維護並加強「四重聚會」—殿中聚會、家中聚會、樓中聚會、門前聚會。

◆ 殿中聚會  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徒二:46)。

每主日聚會分四階段:敬拜與聖餐(30 分)、禱告與服事(20 分)、教導與訓練(30 分,可合堂、分組、分主題,每季靈活調整)、分享與共享(30分,小組分享與共餐)。每週一次殿中聚會,就是崇拜、主日學、小組、禱告會的總合。

◆ 家中聚會 在家中擘餅祈禱(徒二:46)。
每天(或一週數次)晚餐設定為家庭禮拜。尚未全家歸主的,可以抽離宗教型態,智慧地處理,讓家人歡喜接納。

◆ 樓中聚會  上了一座樓房…都同心合意禱告。(徒 一:13-14)
這是教會週間唯一的聚會,只限父老、同工參加,以訓練、禱告、會議為主;也就是長老、執事、同工、小組長每週一次一起受訓、禱告、事工討論。至於長執會議,只要每3 個月另開一次,討論重大決策就好了。

◆ 門前聚會  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尼八:1-3)。
每季選定一個週六,舉行特別聚會。可以研讀一卷書,或專題培靈、主題訓練。


註: 依功能切割生活:上學到學校(分年級、分課程授課)、生病去醫院、吃飯到餐廳、工作到工廠、滿足宗教需求到教會、睡覺休息回家裡….,這種生活模式,是產業革命之後,追求效率的社會發展模式。用年齡、聚會型態來切割教會,也許更有效率,但卻未必是教會最好的發展模式,對中小型教會更是如此。